【漢語拼音】bàn diào zǐ
【近義詞】:半瓶子
【反義詞】:真才實(shí)學(xué)、才高八斗、學(xué)富五車、博古通今、滿腹經(jīng)綸、才華橫溢、出類拔萃、出口成章、博學(xué)多才
【成語出處】楚劇有一出傳統(tǒng)小戲就叫《半吊子賣鞋》,是搬演一個(gè)綽號“半吊子”的鞋匠臘月三十賣鞋過年的故事。
【成語解釋】對某種知識只有一個(gè)粗略的、膚淺的或零星的了解的人或技藝不熟練的人。形容不通情理,說話隨便,舉止不沉穩(wěn)的人
【半吊子造句】作學(xué)問可不能半吊子,一定要腳踏實(shí)地的學(xué)習(xí)。
【半吊子的成語故事】
這種詼諧的稱謂與古錢幣有關(guān)。古錢幣外園中間有方孔,曰“孔方兄”。古人為了便于數(shù)錢、付錢和攜帶方便,就用繩子從孔中把錢串起來,一千枚為一貫,后來叫一串,到了清朝,一串又稱一吊。一千枚錢稱一吊,一枚錢又稱一個(gè)子,那么五百錢就是半吊子,用半吊不夠一吊的數(shù),比喻心眼不夠數(shù)。“半吊子的一半”就是“二百五”是指二百五十文大錢。從以上分析來看,猜測“二百五”一詞很可能產(chǎn)生于晚清民初。至于“半吊子”,可能就更早一些了。
楚劇是一個(gè)古老的地方聲腔劇種,舊稱哦呵腔、黃孝花鼓戲、西路花鼓戲。由清代道光年間(1821年-1851年)鄂東流行的哦呵腔與黃陂、孝感一帶的山歌、道情、竹馬、高蹺及民間說唱等融合形成,1926年改稱楚劇。楚劇有一出傳統(tǒng)小戲就叫《半吊子賣鞋》,是搬演一個(gè)綽號“半吊子”的鞋匠臘月三十賣鞋過年的故事。說明那時(shí)就有“半吊子”一說。
另外可能的來源是,“半銚子”就是半瓶子。取民諺“一瓶子水不響,半瓶子水哐當(dāng)”之意。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iyu/762950.html
相關(guān)閱讀:
豐年玉荒年谷_豐年玉荒年谷的意思_豐年玉荒年谷的故事_豐年玉荒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意思_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故事
所向無前的意思_所向無前的故事
奴顏婢膝的意思_奴顏婢膝的故事
似是而非的意思_似是而非的故事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意思_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故事
所向無前的意思_所向無前的故事
奴顏婢膝的意思_奴顏婢膝的故事
似是而非的意思_似是而非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