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dài zhe líng dāng qù zuò zéi
【近義詞】:掩耳盜鈴、自欺欺人
【反義詞】:開誠布公
【成語出處】《晚清文學(xué)叢鈔·新中國未來記》第五回:“既是一點(diǎn)兒把握都沒有,卻天天在那里叫囂狂擲,豈不是俗語說的“帶著鈴鐺去做賊”嗎?”
【成語解釋】比喻要干隱秘的事而自己先聲張出去。
【帶著鈴鐺去做賊造句】笑死了,你這不是帶著鈴鐺去做賊嗎。
【帶著鈴鐺去做賊的成語故事】
《新中國未來記》開文“話表孔子降生后2513年,即西歷1962年”,中國維新成功,諸友邦均遣使前來慶賀,這部小說預(yù)言其后六十年后“新中國”的壯盛繁榮,僅撰成5回,其中一位主人公名叫黃克強(qiáng),主張君主立憲;另一位李去病主張法蘭西式革命,雙方展開激烈辯論!缎轮袊磥碛洝吩谛问缴虾苊黠@的受到英國小說《百年一覺》和日本小說《雪中梅》的影響,1902年梁啟超發(fā)表《新中國未來記》時說:“余欲著此書,五年于?矣”,“未來記”是日本明治時期政治小說常見的形式,如廣末鐵腸《二十三年未來記》,新中國未來記刊出時,即標(biāo)明為政治小說。夏志清認(rèn)為作者從第四回開始就“靈感枯竭……放棄了原先的演說格式,開使用敘述手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iyu/769471.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