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yǔ):比肩
拼音:bǐ jiān 注音:ㄅㄧˇ ㄐㄧㄢ
基本解釋
◎ 比肩 bǐjiān
[shoulder to shoulder] 并肩,也比喻地位相等
比肩而立。——《漢書(shū)·路溫舒?zhèn)鳌?/p>
與同郡陸遜、 卜靜等比肩齊聲矣。——《三國(guó)志·吾粲傳》
引證解釋
1. 并肩!痘茨献·說(shuō)山訓(xùn)》:“三人比肩,不能外出戶。” 唐 白居易 《長(zhǎng)相思》詩(shī):“愿作遠(yuǎn)方獸,步步比肩行。” 清 吳蔚光 《西江月》詞:“對(duì)面繡棚坐處,比肩?檻行時(shí)。” 清 沉復(fù) 《浮生六記·閨房記樂(lè)》:“遂與比肩調(diào)笑,恍同密友重逢。”
2. 并列,居同等地位。《后漢書(shū)·劉瑜傳》:“今中官邪孽,比肩裂土,皆競(jìng)立胤嗣,繼體傳爵。”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xùn)·省事》:“此乃僥?之徒,不足與比肩也。”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沉?期》:“語(yǔ)曰:‘ 蘇 李 居前, 沉 宋比肩。’” 清 戴名世 《<齊謳集>自序》:“蓋余之志,欲入山窮居,專精思慮,以務(wù)比肩於古人。” 陳毅 《游桂林》詩(shī):“ 西哈努克 親王為我言,曾游世界諸名勝,無(wú)一可與 桂林 相比肩。”
3. 指地位同等之人!独m(xù)資治通鑒·宋太祖建隆元年》:“朝廷大臣,皆我之比肩也。” 明 羅貫中 《風(fēng)云會(huì)》第二折:“公卿大臣,皆我比肩,汝等勿得凌暴及動(dòng)擾黎民。”
4. 一個(gè)連接一個(gè)。形容眾多。《荀子·非相》:“棄其親家而欲奔之者,比肩?起。” 漢 王充 《論衡·效力》:“ 殷 周 之世,亂跡相屬,亡禍比肩,豈其心不欲治乎?”《北齊書(shū)·恩?傳序》:“封王者接武,開(kāi)府者比肩。”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正緯》:“至於 光武 之世,?信斯術(shù),風(fēng)化所靡,學(xué)者比肩。” 宋 司馬光 《辭知制誥第九狀》:“若以為非臣不可為,則方今辭臣滿朝,英俊比肩,舉而用之,無(wú)不稱職。”
5. 即披肩!对·輿服志一》:“服銀鼠,則冠銀鼠暖帽,其上并加銀鼠比肩。”原注:“俗稱襻子答忽。”
本文來(lái)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iyu/805117.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