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àntuībànjiù
【解釋】:推:抵拒,推托;就:靠攏,迎上去。一面推辭,一面靠攏上去。心里愿意,表面上不肯答應(yīng)或接受。形容裝腔作勢假意推辭的樣子。
【出自】: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一折:“半推半就,又驚又愛,檀口?香腮。”
【示例】: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三回:“與其學(xué)那俗態(tài),~,耽擱工夫;據(jù)俺主意,不如從實收了,倒也爽快!
【語法】:聯(lián)合式;作定語、狀語;形容心里愿意,表面推辭
【褒貶】:中性詞
【英語】:yieldwithashowofreluctance
半推半就的近義詞不即不離 忸怩作態(tài) 若即若離 虛情假意 裝模作樣 半真半假 欲就還推 敬而遠之
半推半就的反義詞拒人千里 閉門謝客 婉言謝絕 堅持不從 落落大方 投懷送抱 直捷爽快
半推半就造句他半推半就著收下了我的禮物,表情顯得很別扭。
看他半推半就的樣子,好像有什么心事。
說了幾句客氣話,他也就半推半就地把禮物收下了。
最終,他在半推半就下接受了老王的邀請。
他這種半推半就的態(tài)度惹怒了他的上司。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iyu/818854.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