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fèi)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自怨自艾_自怨自艾的意思_自怨自艾的故事_自怨自艾造句_自怨自艾

編輯: 詞語庫 關(guān)鍵詞: 成語故事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成語名字】自怨自艾
【漢語拼音】zì yuàn zì yì
【成語解釋】
悔恨自己犯下的錯誤而加以改正。語出《孟子.萬章上》。后用“自怨自艾”形容消極的埋怨自責(zé)。
【成語典故
《孟子.萬章上》
萬章問曰:“人有言:『至于禹而德衰,不傳于賢而傳于子!挥兄T?”孟子曰:“否,不然也。天與賢則與賢,天與子則與子。昔者,舜薦禹于天,十有七年。舜崩,三年之喪畢,禹避舜之子于陽城,天下之民從之,若堯崩之后不從堯之子而從舜也。禹薦益于天,七年。禹崩,三年之喪畢,益避禹之子于箕山之陰。朝覲訟獄者,不之益而之啟,曰:『吾君之子也!恢幐枵卟恢幐枰娑幐鑶,曰:『吾君之子也。』……舜、禹、益相去久遠(yuǎn),其子之賢不肖,皆天也,非人之所能為也,莫之為而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匹夫而有天下者,德必若舜、禹,而又有天子薦之者。故仲尼不有天下。繼世而有天下,天之所廢,必若桀、紂者也。故益、伊尹、周公不有天下。伊尹相湯以王于天下,湯崩,太丁未立,外丙二年,仲壬四年,太甲顛覆湯之典刑,伊尹放之于桐三年,太甲悔過,自怨自艾,于桐處仁遷義,三年以聽伊尹之訓(xùn)己也,復(fù)歸于亳。”
【成語注解】
1、伊尹:名摯,商初的賢相,生卒年不詳。相傳湯伐桀,滅夏,遂王天下。湯崩,其孫太甲無道,伊尹放諸桐宮,俟其悔過,再迎之復(fù)位。既卒,帝沃丁葬以天子之禮。
2、湯:成湯,商的開國君主,生卒年不詳。契的后代,名履。初居亳,為夏方伯,專主征伐。夏桀無道,湯興兵伐之,放桀于南巢,遂有天下,國號商,在位三十年崩。
3、太甲:商王,成湯之孫,太丁之子,生卒年不詳。既立,縱欲無度,伊尹放逐于桐,居三年,太甲悔過向善,能修德,伊尹迎歸,百姓以寧。
4、典刑:舊法、模范。
5、艾:治。治而改過。
6、處仁遷義:改過向善,按照仁義之道做事。
【成語出處】
1、《孟子.萬章上》:“太甲顛覆湯之典刑,伊尹放之于桐三年,太甲悔過,自怨自艾,于桐處仁遷義,三年以聽伊尹之訓(xùn)已也,復(fù)歸于亳。”(源)
2、《朱子語類.卷一三五.歷代二》:“君臣之變,不可不講。且如霍光廢昌邑,正與伊尹同。然尹能使太甲『自怨自艾』,而卒復(fù)辟。”
3、《醒世恒言.卷一七.張孝基陳留認(rèn)舅》:“一路上熱一句,冷一句,把話打著他心事。過遷漸漸自怨自艾,懊悔不迭。”
4、《醒世姻緣傳.第六三回》:“過了幾時,智姐當(dāng)不起那丈夫自怨自艾,請罪負(fù)荊,漸漸消了積怒。”
5、《三俠五義.第一二○回》:“眾人見鍾雄自怨自艾,悔過自新,無不稱羨:『好漢子!好朋友!』各各快樂非常。”
【成語用法】
語義說明 形容人消極的埋怨自責(zé)。
使用類別 用在“渙散消沈”的表述上。
【自怨自艾造句
1、知錯能改就好,用不著老是自怨自艾。
2、自從失戀后,他終日愁眉不展,自怨自艾。
3、錯誤已經(jīng)造成,你再怎樣自怨自艾,也無補(bǔ)于事。
4、他這種自怨自艾的心理是一般剛犯錯的人都會有的。
5、本是一番善意卻惹上這種麻煩,她禁不住自怨自艾起來。
6、遭遇困難我向來勇敢面對,我不愿耽溺于失敗的自怨自艾。
7、自從生意失敗后,他每天就在家里自怨自艾,懊悔當(dāng)初沒能把握機(jī)會。
8、以前婦女遇人不淑只好自怨自艾,但現(xiàn)在講究男女平等,有理就要力爭。
9、現(xiàn)在既然發(fā)生了問題,且讓我們設(shè)法解決,一味自怨自艾是無濟(jì)于事的。
辨識
近義詞】:自嗟自嘆
反義詞】:自鳴得意
【自怨自艾的成語故事
孟子是戰(zhàn)國時代的思想家,后人尊稱為“亞圣”。相傳由他與門人所著《孟子》一書,專門闡述仁義道德的重要,對我國后世的思想影響很大。在〈萬章〉中,孟子強(qiáng)調(diào)古代的君王傳賢不傳子,故有堯禪讓位給舜,舜禪讓位給禹的事跡。后世的王位傳承雖然改為父死子繼,但是如果不能順應(yīng)天命,施行仁政,仍然無法長久保有天下。孟子舉商王太甲為例,太甲是太丁之子,成湯之孫,即位后便荒淫無度,因此被宰相伊尹放逐三年,直到他悔過修德,按照仁義做事,伊尹才將他迎接回來。后來原文中的“自怨自艾”成為一句成語,從原義轉(zhuǎn)用來形容人消極的埋怨自責(z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iyu/834864.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