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jí jí bù kě zhōng rì
【近義詞】:惶惶不可終日
【反義詞】:國泰民安、五谷豐登
【成語出處】《明史·馬士英傳》:“蓋明之季年內(nèi)憂外患,岌岌不可終日。”
【成語解釋】形容情況非常危險,一天都過不下去。
【岌岌不可終日造句】這幾天他魂不守舍,有點岌岌不可終日的感覺。
【岌岌不可終日的成語故事】
《明史》是二十四史最后一部,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紀(jì)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傳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它是一部紀(jì)傳體斷代史,記載了自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朱由檢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多年的歷史。[1]
其卷數(shù)在二十四史中僅次于《宋史》,其修纂時間之久、用力之勤、記述之完善則是大大超過了以前諸史!睹魇贰冯m有一些曲筆隱諱之處,但仍得到后世史家廣泛的好評。趙翼在《廿二史札記》卷31中說:“近代諸史自歐陽公《五代史》外,《遼史》簡略,《宋史》繁蕪,《元史》草率,惟《金史》行文雅潔,敘事簡括,稍為可觀,然未有如《明史》之完善者。”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iyu/901373.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