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面紅耳赤_面紅耳赤的意思_面紅耳赤的故事_面紅耳赤造句_面紅耳赤

編輯: 詞語庫 關(guān)鍵詞: 成語故事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成語名字】面紅耳赤
【漢語拼音】miàn hóng ěr chì
【成語解釋】
形容人因緊張、焦急、害羞等而滿臉發(fā)紅的樣子。語本《朱子語類.卷二九.論語.公冶長下》。
【成語典故】
《朱子語類.卷二九.論語.公冶長下》
黃先之問“子文”“文子”二節(jié)。曰:“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于頭紅面赤;子文卻三仕三已,略無喜慍。有些小所長,便不肯輕以告人,而子文乃盡以舊政告之新尹。此豈是容易底事!其地位亦甚高矣。今人有一毫系累,便脫灑不得,而文子有馬十乘,乃棄之如敝屣然。此亦豈是易事!常人豈能做得?后人因孔子不許他以仁,便以二子之事為未足道,此卻不可。須當(dāng)思二子所為如此高絕,而圣人不許之以仁者,因如何未足以盡仁。就此處子細看,便見得二子不可易及,而仁之體段實是如何,切不可容易看也。”
【成語注解】
1、 子文:斗谷于菟,斗為其姓,谷于菟為其名,字子文,春秋時楚國公族,生卒年不詳。楚成王時為令尹,凡二十八年,勤于國政,雖三仕三已,喜怒不形于色,孔子謂之忠。
2、 三仕三已:三次任職為官,又三次被免職罷官。
3、慍:怨恨。
【成語出處】
1、《初刻拍案驚奇.卷三》:“那少年的弓,約有二十斤重。東山用盡平生之力,面紅耳赤,不要說扯滿,只求如初八夜頭的月,再不能勾。”
2、《官場現(xiàn)形記.第七回》:“眾人一定要他叫,他一定不肯叫。后來眾人見他急的面紅耳赤,也就罷了。”
3、《文明小史.第四三回》:“藩臺又做眼色給他,又私下偷偷的拉了他一把袖子,直把他急得面紅耳赤。”
4、《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一回》:“只見里面所敘的事,千奇百怪,看得又驚又怕。……不住的面紅耳赤,意往神馳,身上不知怎樣才好。”
【成語用法】
語義說明:形容人因緊張、焦急、害羞等而滿臉發(fā)紅的樣子。
使用類別: 用在“激憤惱怒”、“羞恥慚愧”的表述上。
【面紅耳赤造句】
1、因為感到丟臉,小華面紅耳赤地低著頭,不發(fā)一語。
2、他一不小心說錯了話,就害羞得面紅耳赤,不知如何是好。
3、他們兩人只因一言不合就吵得面紅耳赤,看得大家都傻了眼。
4、小王的臉皮太嫩,被人說兩句就面紅耳赤了,根本不敢回嘴。
5、你們兩個人為了這件小事爭得面紅耳赤,只是讓人看笑話罷了。
6、小李的個性內(nèi)向,上臺說沒幾句話就面紅耳赤,只好草草結(jié)束。
7、在人們的哄笑聲中,小明禁不住面紅耳赤,羞愧得似乎無地自容。
8、只見他急得面紅耳赤,滿頭大汗,拿起電話一陣亂撥,也不知是要撥給誰。
9、他真是緊張得不知怎辦才好,面紅耳赤的,嘴里吱吱唔唔,就是說不了完整的一句話。
近義詞】臉紅心跳
反義詞】面不改色
【參考詞語】面紅面赤
【漢語拼音】miàn hóng miàn chì
【成語解釋】猶“面紅耳赤”。見“面紅耳赤”條。
1、元.王伯成《貶夜郎.第三折》:“恰才個倚翠偎紅,揣與個論黃數(shù)黑,則他行怕行羞,和我也面紅面赤。” 
【參考詞語】耳紅面赤
【漢語拼音】ěr hóng miàn chì
【成語解釋】即“面紅耳赤”。見“面紅耳赤”條。
1、《西游記.第五四回》:“三藏聞言,耳紅面赤,羞答答不敢抬頭。” 
【參考詞語】面紅耳熱
【漢語拼音】miàn hóng ěr rè
【成語解釋】猶“面紅耳赤”。見“面紅耳赤”條。
1、《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可憐裴蘭孫是個嬌滴滴的閨中處子,見了一個驀生人,也要面紅耳熱的。”
2、《紅樓夢.第一○九回》:“想到這里,不免面紅耳熱起來,也就訕訕的進房梳洗去了。” 
【參考詞語】面紅頸赤
【漢語拼音】miàn hóng jǐng chì
【成語解釋】猶“面紅耳赤”。見“面紅耳赤”條。
1、《醒世恒言.卷四.灌園叟晚逢仙女》:“倘有不達時務(wù)的,捉空摘了一花一蕊,那老兒便要面紅頸赤,大發(fā)喉急。” 
【參考詞語】面紅過耳
【漢語拼音】miàn hóng guò ěr
【成語解釋】猶“面紅耳赤”。見“面紅耳赤”條。
1、《文明小史.第二一回》:“阿四看了好笑道:『你這樣出門,被上海人見了,要叫你做曲辮子的。……』說得清抱面紅過耳,沒話講得。”
2、《鏡花緣.第四回》:“看了一遍,不覺面紅過耳,真是眾目之下,羞愧難當(dāng),幾乎把酒都羞醒了。” 
【參考詞語】臉紅耳赤
【漢語拼音】liǎn hóng ěr chì
【成語解釋】即“面紅耳赤”。見“面紅耳赤”條。
1、《紅樓夢.第一九回》:“一面看那ㄚ頭,雖不標(biāo)致,倒還白凈,些微亦有動人處,羞的臉紅耳赤,低首無言。”
【面紅耳赤的成語故事】
子文為春秋楚國人,在楚成王時任令尹,相當(dāng)于宰相的地位。在任期間,勤于國政,秉公執(zhí)法,從不以權(quán)謀私,以私害公。二十八年間,曾經(jīng)三次被免職,又三次復(fù)職,但他無論是免職或復(fù)位,都不會表現(xiàn)出喜悅或怨恨的樣子,而且每一次辦理移交,一定清清楚楚、巨細靡遺地交代所有事宜,孔子因而稱贊他是個忠于職守的人。宋代朱熹論及此事,感慨地說道:“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于頭紅面赤。”就是說現(xiàn)在的人為了一些蠅頭小利,就可以爭得滿臉通紅,與子文不慍不火的修養(yǎng)比起來,就顯得差多了。這里朱子以“頭紅面赤”形容人們?yōu)闋帄Z事物,又急又怒,滿臉通紅的樣子,后來“面紅耳赤”這個成語就從這里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因緊張、焦急、害羞等而滿臉發(fā)紅的樣子。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ciyu/903283.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