羔羊
詞語:羔羊
拼音:gāo yáng 注音:ㄍㄠ ㄧㄤ?
詞性:名詞
基本解釋
◎ 羔羊 gāoyáng
(1) [lambkin;kid;lamb]
(2) 小羊。尤指未滿一歲或未長(zhǎng)恒齒的小綿羊
(3) 天真、純潔、溫順而柔弱的人
…她究竟是可憐的小羔羊。——朱自清《生命的價(jià)格》
引證解釋
1. 小羊!对·豳風(fēng)·七月》:“朋酒斯?,曰殺羔羊。” 唐 杜甫 《杜鵑》詩:“鴻?及羔羊,有禮太古前。”
2. 《詩·召南》篇名。因《羔羊》詩序曰:“羔羊,鵲巢之功致也。 召南 之國(guó)化 文王 之政,在位皆節(jié)儉正直,德如羔羊也。”故后用以稱美士大夫操行潔白、進(jìn)退有節(jié)!稘h書·儒林傳·張山拊》:“德配 周 召 ,忠合羔羊。” 晉 葛洪 《抱樸子·臣節(jié)》:“立朝則以砥矢為操,居己則以羔羊?yàn)楣?ji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iyu/907485.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