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竿而起
出處:西漢賈誼的《過秦論》。
意思:比方高舉義旗,起來反抗。多泛指國民起義。
公元前209年7月,陽城(今河南登封東南)的處所官派出兩名差官押著九百名貧民壯丁,到漁陽(今北京市密云縣)去防守邊境。這兩個差官又從壯丁里篩選出兩個身強力壯的人作屯長,讓他們再去治理其余的壯丁。這兩個屯長一個叫陳勝(字涉),是個雇農;另一個叫吳廣,是個貧農。他倆本來并不意識,當初碰在一起,獨特的運氣,很快就使他們成了好友人。
讀書筆記
陳勝、吳廣一行往北拼命趕路,一點也不敢延誤。由于依照秦王朝的法令,誤了日期,是要砍頭的。可是,他們剛走了幾天,才到大澤鄉(xiāng)(今安徽宿縣西南),正遇上下大雨,只好扎了營,待天晴再走。雨又偏偏下個不停,眼看日期是耽誤了,陳勝同吳廣磋商,說:“咱們即使走,誤了日期,也是死;逃,給官府捉住,也是個死。反恰是個死,不如大家一起反了,顛覆秦二世,為老庶民除害。”
吳廣也是個有見識的人。他批準了陳勝的看法,并約定借著被秦二世害死的太子扶蘇和深得大眾推戴的原楚國大將項燕(項羽的祖父)的名頭,以號令天下,去攻打秦二世。
于是陳勝跟吳廣就帶著幾個親信首先把那兩個差官砍死,而后提著他們的頭,向大家講明了不起義造反就得白白地送逝世的情理。這多少百人一下子都表現甘心豁出生命隨著陳勝、吳廣一塊兒干。大伙“斬木為兵,揭竿為旗”——砍伐樹木為武器,高舉竹竿為旗號,對天發(fā)誓,和衷共濟,推倒秦二世,替楚將項燕報復。大家還公推陳勝、吳廣做領袖,一下子就把大澤鄉(xiāng)占據了。大澤鄉(xiāng)的農夫一聽陳勝、吳廣他們起來對抗秦朝的暴政,青年后輩都紛紜拿著鋤頭、鐵耙、扁擔、木棍來營里投軍。
接下來,人們將“斬木為兵,揭竿為旗”簡化成“揭竿而起”這個成語。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iyu/92454.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