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百姓
拼音:bǎi xìng 注音:ㄅㄞˇ ㄒㄧㄥ?
詞性:名詞
近義詞:人民、公民、匹夫、國民、子民、平民、庶民、蒼生、黎民
反義詞:官吏
基本解釋
◎ 百姓 bǎixìng
(1) [common people] 普通人——相對于官員、干部而言
并皆暴犯百姓。——《世說新語·自新》
百姓多聞其賢。——《史記·陳涉世家》
(2) (古代百姓是百官貴族的統(tǒng)稱)
引證解釋
1. 百官!稌·堯典》:“九族既睦,平章百姓。” 孔 傳:“百姓,百官。”《國語·周語中》:“官不易方,而財不?竭;求無不至,動無不濟(jì);百姓兆民夫人奉利而歸諸上,是利之內(nèi)也。”《大戴禮記·保傅》:“此五義者既成於上,則百姓黎民化緝於下矣。” 清 陳? 《對策》:“古所謂百姓即百官,故《堯典》或與黎民對言,或與四海對言,非若今之以民為百姓也。”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一編第二章第四節(jié):“百姓是怎樣一種人呢? 盤庚 說他們是共同掌管政治的舊人,是邦伯、師長、百執(zhí)事(百官、百工)之人。”
2. 人民;民眾!稌·泰誓中》:“百姓有過,在予一人。” 孔穎達(dá) 疏:“此‘百姓’與下‘百姓懔懔’皆謂天下眾民也。”《論語·顏淵》:“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宋 孔平仲 《孔氏談苑·元旦占候》:“又云:‘芒種雨,百姓苦。’蓋芒種須晴明也。” 明 高啟 《賦得烏衣巷送趙丞子將》:“春風(fēng)三月滿京華,肯入尋常百姓家。” 楊朔 《昨日的臨汾》:“村里的百姓大半全集攏來了:有駝背的老人,筋肉結(jié)實(shí)的壯年漢子,頑皮的小孩,以及穿著紅綠衣褲的婦女。”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ciyu/936316.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