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質(zhì)
詞語:氣質(zhì)
拼音:qì zhì 注音:ㄑㄧ? ㄓ?
詞性:名詞
基本解釋
◎ 氣質(zhì) qìzhì
(1) [temperament;tincture;disposition]∶指人的生理、心理等素質(zhì),是相當穩(wěn)定的個性特點
藝術家的氣質(zhì)
(2) [demeanour;bearing]∶風度;模樣
只是裝束氣質(zhì),帶些武氣。——《初刻拍案驚奇》
引證解釋
1. 指人的生理、心理等素質(zhì),是相當穩(wěn)定的個性特點。 宋 張載 《語錄鈔》:“為學大益,在自求變化氣質(zhì)。” 金 元好問 《送劉子東游》詩:“ 劉郎 世舊出雄邊,生長 幽 并 氣質(zhì)全。” 康有為 《大同書》戊部第一章:“既得為人,其聰明睿哲同,其性情氣質(zhì)同。” 魯迅 《三閑集·柔石作<二月>小引》:“雖然我還無從明白其前因,是由于氣質(zhì)的本然,還是戰(zhàn)后的暫時的勞頓。”
2. 風度;模樣!冻蹩膛陌阁@奇》卷四:“ 程元玉 抬頭看時,卻是三十來歲的模樣,面顏也?標?,只是裝束氣質(zhì),帶些武氣,卻是雄糾糾的。”《儒林外史》第二五回:“ 向知府 道:‘好個氣質(zhì),像正經(jīng)人家的兒女。’”
3. 猶風骨。指詩文清峻慷慨的風格!端螘·謝靈運傳論》:“自 漢 至 魏 ,四百?年,辭人才子,文體三變。 相如 巧為形似之言, 班固 長於情理之?, 子建 、 仲宣 以氣質(zhì)為體,并標能擅美,獨映當時。” 宋 司馬光 《和吳沖卿三哀詩》:“ 圣俞 詩七千,??盡精?,初無追琢勤,氣質(zhì)?清潔。”
4. 指氣體。 清 譚嗣同 《仁學》一:“譬於燭久?則盡跋,非燭滅也,化為氣質(zhì)、流質(zhì)、定質(zhì)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iyu/983675.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