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拼音 bìn? rù ?āo huān?
成語解釋 形容病情十分嚴(yán)重,無法醫(yī)治。比喻事情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
成語故事或出處 《左傳·成公十年》:“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dá)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
成語造句 吾觀劉琦過于酒色,~,今見面黃羸瘦,氣喘嘔血,不過半年,其人必死。(《三國演義》第五十二回)
近義詞 人命危淺、行將就木
反義詞 妙手回春、手到病除
成語英譯 the disease is not curable
成語故事 春秋時(shí)期晉國國君晉景公得了重病,秦國國王秦桓公派名醫(yī)緩去為其治病,緩見了晉景公,好脈后搖頭說:“大王的病已經(jīng)到了肓上面,膏下面,藥力是無法到達(dá)的!惫粵]多久,晉景公就病死了
成語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用于事物或人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iyu/989265.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