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yǔ):毛衣 拼音:máo yī 注音:ㄇㄠ? ㄧ
詞性名詞
基本解釋
◎ 毛衣 máoyī
[woolen sweater;wolly;cardigan] 機(jī)器或手工編織的毛線上衣
引證解釋
1. 禽鳥(niǎo)的羽毛。《漢書(shū)·五行志中之上》:“ 未央殿 ??中雌雞化為雄,毛衣變化而不鳴。” 唐 杜甫 《杜鵑行》:“毛衣慘黑貌憔悴,眾鳥(niǎo)安肯相尊崇?” 明 劉基 《次韻和新羅嚴(yán)上人秋日見(jiàn)寄二首·又用前韻》:“鴻雁?翔營(yíng)口實(shí),??對(duì)立惜毛衣。”
2. 比喻人的容顏或衣服。 清 顧炎武 《路舍人客居太湖東山三十年寄此代柬》詩(shī):“翡翠年深伴侶稀,清霜憔悴減毛衣。” 清 李漁 《憐香伴·驚颶》:“味雜山珍。逡巡。冠裳濟(jì)楚,自愧毛衣堪哂。”
3. 獸的皮毛。 唐 白居易 《西涼伎》詩(shī):“假面胡人假師子,刻木為頭絲作尾。金鍍眼睛銀帖齒,奮迅毛衣擺雙耳。”《西游記》第三三回:“二魔道:‘……把他( 豬八戒 )且浸在后邊?水池中,浸退了毛衣,使鹽腌著。’”
4. 毛線織成的上衣。 張抗抗 《北極光》七:“他指了指路邊攤床上掛著的一件鮮艷奪目的高價(jià)毛衣。”
本文來(lái)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iyu/991112.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