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zì sī zì lì
【近義詞】:利欲熏心、徇情枉法、徇私舞弊、損人利己、假公濟私
【反義詞】:殺身成仁、舍生取義、舍己為人、大公無私、公而忘私
【成語出處】
1、《晉書·潘尼傳》:“憂患之接,必生于自私,而興于有欲。”
2、宋·程頤《二程語錄》:“釋氏之學……然要卒歸乎自私自利之規(guī)模。”
3、《列子·楊朱》:“大禹不以一身自利,一體偏枯。”
【成語解釋】私心很重,只為個人利益打算。
【自私自利造句】自私自利的人總是交不到知心朋友。
【自私自利的成語故事】
《晉書》,中國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齡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1] 。記載的歷史上起三國時期司馬懿早年,下至東晉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劉裕廢晉帝自立,以宋代晉。該書同時還以“載記”形式,記述了十六國政權(quán)的狀況。原有敘例、目錄各一卷,帝紀十卷,志二十卷,列傳七十卷,載記三十卷,共一百三十二卷。后來敘例、目錄失傳,今存一百三十卷。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ciyu/994147.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