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chǔ dé chǔ gōng
【近義詞】:得失相當(dāng)、一失一得、萬無一失
【反義詞】:楚才晉用
【成語出處】對待財物,要有楚得楚弓的境界很不容易。
1、漢·劉向《說苑·至公》:“楚共王出獵而遺其弓,左右請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遺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
2、《孔子世家·好生》:“楚人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
【成語解釋】楚國人丟失弓,拾到的仍是楚國人。比喻雖有所失,而利未外溢。
【楚得楚弓造句】什么事都不可能楚得楚弓。
【楚得楚弓的成語故事】
春秋時候, 楚國國君楚共王喜愛打獵。有一次, 他騎著馬拼命追逐幾頭野獸, 跑了很多路, 眼看快要追上了, 想拿出弓箭, 向野獸射去, 哪知道他到腰間一摸, 弓已不知去向, 原來他跑得太快, 在馬上顛來顛去, 那張弓早就丟失了。這是一張制作得非常精美的好弓, 隨從人員都覺得丟了十分可惜, 向楚共王請求說:“讓我們回頭沿路尋找吧。”楚共王阻止說:“不要去尋找了。我是一個楚國人, 這弓讓楚國人拾去了, 還是在楚國人手里。楚國人丟失了弓, 仍舊由楚國人得到(楚弓楚得) , 有什么必要去尋找呢?”孔子知道此事后, 說:“楚共王所講表現(xiàn)了胸懷廣大, 但他還不夠廣大。應(yīng)該這樣說, 一個人丟失了弓, 另一個人得到了, 為什么一定要是楚國人呢?”人們都稱贊說:“孔子的話,才真正達到大公的地步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iyu/997646.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