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比丘
拼音:bǐ qiū 注音:ㄅㄧˇ ㄑㄧㄡ
基本解釋
◎ 比丘 bǐqiū
[monk] 和尚。梵語,khiksu的譯音
桑門為息心,比丘為行乞。——《魏書·釋老志》
引證解釋:亦作“ 比邱 ”。佛教語。梵語的譯音。意譯“乞士”,以上從諸佛乞法,下就俗人乞食得名,為佛教出家“五眾”之一。指已受具足戒的男性,俗稱和尚。 北魏 楊?之 《洛陽伽藍(lán)記·永寧寺》:“時有三比丘赴火而死。” 南朝 梁 沉約 《述僧設(shè)會論》:“佛率比丘入城乞食,威儀舉止,動目應(yīng)心。” 元 張憲 《酬海藏主紙扇歌》:“終焉不得志,屏棄妻子祝?為比邱。” 明 徐渭 《九流》詩:“九流 渭 也落何流?戴?星星一比丘。”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藕花》:“遂??為比邱,云游不知所終。” 胡適 《<西游記>考證》七:“于彼山中,有一比丘名 功德云 。”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ciyu/999642.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