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術(shù)的神奇效果,使人感到它充滿了神秘的色彩。然而科學終究是科學,人們正在不斷地努力尋求這一門科學的謎底。
第一節(jié) 睡眠與夢的生理學研究
為了對催眠術(shù)有更深入的了解,有必要熟悉正常人的睡眠與覺醒的規(guī)律,睡眠與夢的生理特點.睡眠是人類生命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人的一生約有l(wèi)/3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在人們感到十分勞累,睡眠是清除身心疲勞的唯一途徑。經(jīng)過一夜充足的睡眠后,身心會感到十分輕松愉快,精神振奮,體力充足,甚至能在夢境中體驗到日間所未能享受到的樂趣,所以人們總是十分重視和珍惜睡眠。
過去認為睡眠是一種被動的保護性抑制狀態(tài)。經(jīng)過科學家的研究,現(xiàn)已證實并非這樣。睡眠是一個主動過程,在睡眠中腦神經(jīng)和其他生理心理過程仍然處于不同的工作狀態(tài)。在睡眠過程中,覺醒與睡眠一直有規(guī)律地交替進行著,以維持機體正常運轉(zhuǎn)功能。
睡眠腦電圖研究已證實,人入睡之后必先經(jīng)過慢波睡眠,根據(jù)睡眠的深淺和波形分為1期、2期、3期和4期睡眠,再轉(zhuǎn)入快波睡眠,并如此重復(見圖)。
成年人整夜睡眠分期示例
每夜總共約4-6個周期,每一周期約90分鐘。
第l期睡眠為淺睡眠,從剛?cè)胨_始,每次約O.5—7分鐘,約占總睡眠時間的5%,由淺睡眠進入第2期中度睡眠階段,第二期約占總睡眠時間的50%,第3期深睡眠約占lO%,第4期最深睡眠約古1096?觳ㄋ吖舱妓呖倳r間的25%。
對睡眠時間的要求,個體差異很大。新生兒需要睡眠時間較長,每天約睡16.18小時,隨著年齡增長逐漸減少。一歲時每天約需睡l2小時,隨著神經(jīng)系統(tǒng)發(fā)育的完善,睡眠規(guī)律和睡眠時間逐漸穩(wěn)定,到年老時睡眠需要量有所減少,約6小時左右。睡眠需要量與機體及大腦的活動量呈平行關(guān)系。強體力勞動、體育鍛煉能使睡眠量增多,主要是增加第3-4期慢波睡眠;緊張的腦力勞動或精神緊張也會增加睡眠量,主要是快波睡眠量增加,這樣夢也會增多。許多實驗研究證明,慢波睡眠增加與軀體疲勞恢復有關(guān),快波睡眠則有利于精神活動,如記憶、思維等恢復和增進。夢境多出現(xiàn)于快波睡眠期,說明夢是伴隨著睡眠而出現(xiàn),是在睡眠中所產(chǎn)生的一種心理活動,反過來說沒有睡眠就不會出現(xiàn)夢境。一股說在快波睡眠期醒來就能較清晰地回憶夢境,而在慢波期醒來一般不能同憶在快波睡眠期的夢境,甚至不感到做夢。實際上任何人睡眠中都會做夢,只是在于覺醒時是處于哪種睡眠期,能否同憶的問題。盡管如此,有關(guān)睡眠與夢的生理學研究仍在不斷地深入和發(fā)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uimian/8962.html
相關(guān)閱讀: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催眠師
雙腦同步催眠技巧
偏頭痛的催眠療法
如何自我催眠?
廣告中的類催眠現(xiàn)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