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中我們討論腦與身體運作的一些基本方式,我們特別將焦點著重于言語及想象能激發(fā)腦部的其它表象系統(tǒng),如有關情緒、肌肉感覺及平衡的這一方面,以與「催眠能力測驗」及「催眠誘導法」相比較。
從事娛樂事業(yè)的催眠師們喜好將催眠裝扮得比較神秘、黑暗、復雜,他們偏好表現(xiàn)出好象具有常人所無的特殊能耐。我本人卻傾向于使得事情開放、光明、清晰,并且我不具備任何特殊的能力。
在第一章中,我將要提示各位嘗試各種不同的事物并且思考之,這些事物很單純并且每天都存在的,完全沒有任何的神秘,可是卻是催眠的根基。
言語能引發(fā)你心中的圖像
這是很明顯的事實,你只要想象閱讀一本小說,想象著心中所浮現(xiàn)的圖像,當如此做的時候,就有如你真正的了解這些人、事一樣,但是這依然值得我們來做下面的練習。
首先只要想象自己「正在渡假!沽⒓赐V,是否你的心中產生了圖像?因人而異,但是在我所提供的短暫片刻時間里,你很難能看見很清晰的影像。
現(xiàn)在允許你自己有較充裕的時間。
「我正在渡假!供z停頓﹞
「那是一個我很喜歡的地點!供z停頓﹞
「天氣非常的宜人!供z停頓﹞
「我穿著自己最欣賞的衣服。」﹝停頓﹞
「我正在做自己最愛做的事!供z停頓﹞
「我正在渡假!」。
很有可能,額外多花費的時間能回報一些逼真的圖像浮現(xiàn)在心中,如果你是催眠的學員,最好能找個朋友來嘗試這些方法,或許你說:想象你正在渡假的情形!埂改翘焯鞖庹婧!」等等諸如此類的言語。
以這一種方式你就能自己發(fā)現(xiàn)每個人對于圖像的清晰度都有所不同的這一個事實,并且圖像本身也相當的不一樣,例如就我本人而言,只能浮現(xiàn)出類似水洗過的模糊圖像。綜合以上而得的結論如下:我希望當你有了一些經驗之后也能同意。
1.言語能引導出心中的圖像。
2.需要費點時間才能浮現(xiàn)。
3.所需的時間及圖像性質因人而異。
下個練習將探究,哪種言語能指揮肌肉而不需要經歷一般要經過意念而做的動作。將雙臂前伸,手掌心彼此相向,離開幾公分,注視著缺口,并且說:「合攏…合攏…合攏…合攏…合攏…合攏」。以一種舒適的速度重復的念著。
經過一分鐘或多一些,典型的反應為雙手掌慢慢合攏直到接觸,找別人來試一試﹝對學生而言,這就是你必須要的練習。﹞在這種情形之下,你會再次發(fā)現(xiàn)有一個反應的范圍,平均合攏的時間約幾分鐘,某些人幾秒鐘就合攏了,另外一些人在失去耐心之前根本就一動也不動。
偶而有些人會表現(xiàn)出抗拒,手臂會顫抖,如同一組肌肉將手拉攏而另一組肌肉將手拉開,另外一種較少的反應為雙手分的更開,但是不論是哪一種反應,你或是你的朋友會發(fā)現(xiàn)有種事情發(fā)生不經由意志的奇怪感覺。
同樣我希望你能同意以下簡單的結論:
1. 言語能指揮肌肉動作。
2. 需要花費一點時間來產生動作。
3. 所要花費的時間及產生的反應因人而異。
4. 哪個人說話差別很小。
第三個例子你可以發(fā)現(xiàn),言語是如何的引導使得癢的感覺被活化,尤其是可以引起癢。所有你所要做的只是重復的對自己說:『我的鼻子有點兒癢!煌nD,重復個幾分鐘,然后找別人重復同樣的事,最可能的結果就是有人會說感覺到癢了。
再次你會發(fā)現(xiàn)到明顯的差異,時間花費由數秒到長時間,某些人會因為感覺太強而無法抗拒的想抓,而另一些人則很輕微,奇怪的是有些人癢的部位不是鼻子而在其它部位。由這個經驗,我希望你能同意下面簡單的敘述:
1. 言語能直接引導出身體感覺。
2. 要花費一點時間。
3. 時間和程度因人而異。
4. 哪個人說話差別很小。
在前述的例子,我們都以言語開始,現(xiàn)在開始來試心里面圖像的效應。如果圖像能指揮肌肉動作,以下就是用來顯示的方法。
讓你的手輕松自在的放在一個平面上,如桌子上、椅臂、或你的腿上,想象用一根線綁在食指的末端,而另一端由你選擇的對象抓著,他的手約比你高個一公尺,他試著將你的手指拉高,而且完全不讓你感覺到那根線,在心里保持這個圖像幾分鐘,若是閉上眼睛比較好想的話,就閉上你的眼睛。
典型的反應為有一陣子幾乎絲毫沒動靜,接著手指開始略為痙攣,然后慢慢拉高至空中。﹝此類型反應有時在催眠書中稱為『手指飄浮』﹞
學生在和其它人以不同的方式試試看此一方法,你可以叫他們試著做你先前所做的,或著你成為那位〝朋友〞,借著你抓住那根想象的線將手指拉高。
你會發(fā)現(xiàn)所需的時間各有不同,而移動的性質也有所不同,有的是一種抽搐式的移動,有的卻很平順,某些情形不垂直上升卻斜斜上升,此種試驗可令吾人得到以下這些你會同意的結論:
1. 心像能引導指揮肌肉活動。
2. 要費些時間才能產生。
3. 所花費的時間與及反應本質因人而異。
現(xiàn)在讓我們試試圖像是否能引起情緒反應,如何?當你注意到,電影公司為了產生某些想象來喚起各種情緒反應所制造的一兆元鈔票,就不會為圖像能引起情緒反應而驚訝了,但是我們仍然做一個練習來探查哪一種內在傳達的心像能有同樣的反應。
簡單的方法為,想象能使你激起強烈情緒反應的人或事,可能是一位你所恨或愛或懼怕的人,而情景或許為性愛,或尷尬或興奮或恐怖,不論為何你決定其中之一,保持你所選擇的人、事的圖像在你的心中1、2分鐘,學生可以找尋其它人來做同樣的練習。
正常的反應為呼吸加快,心跳率變快,腎上腺激素分泌伴隨著你所選擇的特別感覺及情緒,你會發(fā)現(xiàn)不同的人反應不同,某些人只有輕微的效果,另些人卻可能很戲劇并且快速的反應,當然場景不同亦有所不同。
此一練習終了,你自己就能證實:
1.心象能直接引導出情緒的活動。
2.要費些時間來發(fā)生。
3.花費的時間及反應本質因人而異。
現(xiàn)在我們試一試圖像對感覺的效果,下面為一可行的方式,想象你正在搖滾,回轉,有如在一條小舟或是在帆布搖椅上,或是騎著一匹顛簸的野馬等等……,舒適而正直的坐著,想象所選擇的情況畫面幾分鐘﹝閉上眼睛就更容易﹞,注意任何移動的感覺。
你可以用類似的方法對別人來試行之,這次對許多人有不同的反應應該不至于驚訝了,但是一些特殊的例子會完全無反應,再次你的經驗能證實如下:
1. 心象能刺激平衡感的活動。
2. 要費點時間才能有反應。
3. 花費的時間與本質因人而異。
到了這個階段,其模式就已經非常的清晰明了了,它非常單純,腦子的某一部位活躍﹝言語、視覺﹞能引導出其它部位的活動﹝上述例子:視覺、情緒、神經引導肌肉、感覺﹞,而相關聯(lián)的反應快慢及本質因人而異。
最后在這里提到一個明確的例子為探究下列的關聯(lián),它引導運動感受覺﹝對位置及移動的感覺,此例為手臂﹞對某些手臂肌肉的不自覺活化。
單純的叫你的朋友閉上她或他的眼睛﹝如此她們就不能看見發(fā)生了什 么事,因此不涉及視覺﹞然后不說任何話﹝因而言語亦不涉及﹞僅僅由手腕的部位將一手臂慢慢輕輕舉高,直到定位,然后你以非常輕柔的動作將她的手臂略略上下移動,因此手臂似乎得到要停留在那個位置上的非常強烈的訊息。
你就能發(fā)現(xiàn)幾分種后,手臂開始感覺愈來愈輕,如同它自己本身的肌肉接收了工作將手臂浮于空中,甚至你可以離開而手臂依然浮于空中一段時間,你的朋友一點也不抱怨也不覺費力……。可預期的就是如同先前一樣,效果的發(fā)現(xiàn)花費些時間,又因人而異。
如果你想實驗其它的聯(lián)結,就可以注意到某些人很容易就相聯(lián)結,我們可以預期的說對大多數的我們而言,有的較容易有的較難些。
音樂聲響會激發(fā)某些影像,味道【taste】會激活圖像或言語,數字常牽連出色彩,而色彩能與情緒相伴隨,而情緒能﹝如恐懼﹞刺激消化系統(tǒng)導致嘔吐,觸覺﹝如動物的軟毛﹞能引發(fā)愉悅的感覺或懼怕﹝不同的人﹞。
要整個列表非常的長,主要是如何的細分不同心理系統(tǒng)而定,例如視覺就能細分為形狀、色彩、移動等等,而某些人士﹝如畫家﹞對色彩的感覺與速度對某些人﹝如賽車手﹞就無法相比較,相反亦然。
但是每種分類皆可再細分,例如視覺系統(tǒng)一部份相關的形狀可以區(qū)分為狗和貓,有些人就會將這些形狀與害怕的情緒相聯(lián)結,而另外一些人反而與愛的情緒相聯(lián)結。
對我而言,其關鍵在于此一單純的例子顯示出人類的頭腦非常復雜,并包含許多部位的次系統(tǒng),更而言之,每一種皆有潛能去影響其它,但是每一個人都以不同的方式來聯(lián)結次系統(tǒng).
體認了上述簡單的例子之后,有什么用處?
有兩種理由,第一:可讓我們有另類的思考方式,用來分析和解決個人的問題時非常有價值。例如恐懼癥﹝phobia﹞,我們可以了解的是,起因于某一個人將圖像或某事的想法與害怕情緒系統(tǒng)相聯(lián)結。
如果某事的想法一出現(xiàn)在心中,就激活了恐懼,注意上述的例子并不是每個人都相同,人們的差異很大,為了能對上述的情況使得上力,最好能對所聯(lián)結的本質有一個很明確的概念。
另外類似情況的例子,可以用這種的方式思考,如吸香煙的情形,對某些人而言,有可能運用催眠的技巧借著將香煙的想法、味道、嗅覺與嘔吐反應相聯(lián)結,來協(xié)助她們克服吸煙的習慣。
「僅僅看見或聞到香煙味就使你想要嘔吐」。這對某些人而言,非常明確而強烈,因而幾乎能確定使她停止吸煙,很明顯的,制造此種聯(lián)結與此一章中你已經練習的一些技巧非常類似。
你也可以對吸煙的朋友說:『盡可能清楚的想象吸煙對你而言最明顯的那一方面﹝對某些人可能是一幅圖像,另外也可能是味道或是嗅覺,或是用手指或嘴唇夾煙的觸覺或是喉嚨的感覺或是肺、身體的感覺﹞,然后假設這些感覺會引起嘔吐的感覺』。
你只需要充分繼續(xù)的說,保持對方內心產生此種可能聯(lián)結一、兩分鐘,然后就像我們先前所做的一些練習,你將會發(fā)現(xiàn)某些吸煙者經歷到很強烈的嘔吐感,其它則較輕,而有些人根本就絲毫不為所動。
第一級反應的人就算是沒有停止吸煙,但是經驗到很明顯減少吸煙的欲望,雖然以后我們會有辦法來增強此類的情況,但是目前你在這里已經開始發(fā)現(xiàn)有價值的事物了。
我提過有2個理由使我們注意到此種單純的現(xiàn)象,第二就是此類的現(xiàn)象在早期的催眠書中歸類為催眠的方法一種,為兩種主要的所謂『誘導步驟』或『催眠能力測驗』的一部份。我將討論這些不同觀點的看待方式,使得你能將這些觀點與我所謂「摩根法」【Morganic approach】相互比較。
在過去有兩派有關『催眠現(xiàn)象』的思想;「狀態(tài)」和「傾向」【State and Trait】,屬于狀態(tài)的學派認為催眠為一〝狀態(tài)〞,人們被〝放入〞,我想她們認為像〝睡眠狀態(tài)〞或〝恐懼狀態(tài)〞。
此種說法自然就鼓勵想象,所謂催眠師所做的就是將某人放入某狀態(tài),而每一個催眠師或催眠治療師有她自己的獨門手法,這些方法由一些步驟串聯(lián)在一起,每個方法都像我在前面所提到的項目,或在下一章中所提到略為不同的種類。
催眠師可運用言語來直接作用于肌肉,使得雙手緊握而結合在一起,她也能繼續(xù)使對方站直,然后作用于平衡的感覺,使得對方感覺她將要倒下,而同時運用言語激活全身的肌肉使之僵硬。
然后催眠師扶住僵硬著的對方到地板上,更進一步驟也類似此型式,累積的效應能制造并促進出〝對象〞在心中的想象,行使任何催眠師所說的事,這也使得催眠師有可能建議更多有趣的反應﹝值得注意的是,他絕對無法擁有像軍隊里的士官接受累月的訓練之后的能力,他能以言語命令一個人沖進槍林彈雨之中。﹞
相對于狀態(tài)理論的是傾向理論,她們認為絕不是催眠師有何種能耐,所有發(fā)生的情形都是對象的一種自然能力或傾向,在此種觀點之下,催眠能力就類似內省性,或是I.Q或音樂天份,那是種屬于個人的能力,能用各種不同的方法來測試,怎么測試呢?
這些就類似我們先前所談過的試驗一樣,典型的測試包含一連串此類簡短的條目,計算方法為〝1級:明顯的在2分鐘合攏在一起〞。
而在此類測試中得到等級較高的人,被認為是非常容易被催眠,而較低等級則被認為被催眠能力不佳,如果你對此詳細內容有興趣,則可參閱「原則」一書中第八章里就包含了一些測試的例子。
而從事娛樂事業(yè)的催眠師,并非以理論的興趣而知名,但是卻表演起來好似同出自一家,在表演較早一些的步驟,她們運用某一種方式─通常為強制雙手扣緊─來由觀眾中選擇出她們認為較好的對象,并且毫不遲疑的說:
『沒有好的對象,我根本就不能做任何表演!坏峭瑫r又常常宣稱:『這些全是我的作為,我運用我的能力將你帶入催眠的狀態(tài)!
近年來,狀態(tài)及傾向學說之爭已漸平息,沒有任何一方是全對,多數的執(zhí)業(yè)催眠治療師都認為此兩理論各有勝場,而兩者主要的功能都是幫助人們。
你可以用我在先前所敘述過的合理解釋的觀念,來闡述并與兩種學說相互比較,如果你希望說是某人的某種傾向使得一對次系統(tǒng)以特殊的方式互相聯(lián)結作用,我大部分都同意,你能觀察到這種情況;但是我也要說明有可能學習去改變聯(lián)結的本質,傾向不可視為固定不變的。
如果由另一方面,你要稱發(fā)生的情形為次系統(tǒng)的特殊集合被活化成〝催眠狀態(tài)〞,我也不介意,只是我要簡單的說明:已被證實無法發(fā)現(xiàn)一種此類的集合,因此你只是單純的發(fā)現(xiàn)許多可能的〝催眠狀態(tài)〞中的一種。
臨床上我自己避免使用〝狀態(tài)〞這個字眼,因為其意義含糊不清,我比較喜好使用較精確的字眼來取代之,其描述為所發(fā)生的情況是某人在某一特定時間,可能經由一連串盡可能詳細的描述,某種系統(tǒng)被活化或被抑制,及它們是如何的互相聯(lián)結。
概括而言,被認為已〝被催眠〞的人們,其內在的情況為大多數與外界有關的系統(tǒng)都不活動了,而焦點集中于內部的某些系統(tǒng)卻依然活躍,但是這只是一個概略的敘述,不是精確的定義。
在此種概略性的敘述中,你能使得人們確確實實的專注于強烈的內在圖像,或許是過去的,或是身體的一部份,或是某種感覺、情緒,或缺乏知覺、漂浮或是除了我的聲音之外一切虛無,或是香味或有關死亡等等不一,這些人們的腦波全然不同,他們內在的化學也大不相同,由于相似之處太少,很難就用一句話來形容描述。
雖然如此,一般而言他們與一般正常的情形相比較,都趨向于專注或是局限朝向的警覺。你可能已經注意到在前述的經驗中,心靈專注時最有效果。沒有分心的思想,沒有發(fā)生令人分心的事,另言之,最好沒有其它的心智活動,或將其它的心智或是身體活動轉換掉,停止掉。
下一章我們將探索一些類似的練習來例證之,以穩(wěn)固我們練習催眠的基石,事實上,改變某一次系統(tǒng)的活動不僅導致其它系統(tǒng)活動增加甚至也能減少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danao/945.html
相關閱讀:再次探討-探索大腦的秘密
活動手指有益大腦
大腦的智能訓練
老人堅持挺胸能增強大腦記憶力
開發(fā)大腦右半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