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生身父母,大都體會過父母的慈愛和教誨。當我讀著這本家書,感到的是一種另一番教誨,不是老師的教導,不是長者的叮囑,而是父母對兒女的關(guān)切, 不同于我的父母的關(guān)愛,卻不失被細心呵護的感覺,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種父母之愛,這也是大多數(shù)子女所體會不到的。那一封封家書,就象一次次珍貴的談心,我像一個乖孩子在感受著,聆聽著,用心銘記著。
父親傅雷是一個睿智,博學,正直的學者,年輕時甚至有些暴燥,極富個性。母親朱梅馥是一個具有東方文化素養(yǎng),又經(jīng)西方文化洗禮,既端莊賢淑,又溫厚善良的東方女性。
父親傅雷對當今中外的文學、音樂、繪畫、涉獵廣泛,研究精深,個人的文化修養(yǎng)極高。而他培養(yǎng)的對象又是從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終于成長為國際大師的兒子 傅聰。他深刻懂得,藝術(shù)即使是像鋼琴演奏也需要嚴格的技術(shù)因素,但絕不是手藝,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體現(xiàn)。他教育兒子說:我始終認為弄學問也好,弄 藝術(shù)也好,頂要緊的是人,要把一個人’盡量發(fā)展,沒成為藝術(shù)家之前,先要學做人,否則,那種某某家無論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的貢獻。一個 純粹投身藝術(shù)的人,他除了藝術(shù)和個人的人格,已別無所求。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duhougan/1235455.html
相關(guān)閱讀:讀《茶花女》有感作文650字
2014開學第一課觀后感400字:爸爸教會我笑對挫折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600字
《快樂會重來》讀后感300字
《為人民服務》讀后感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