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讀書筆記1000字
最近莫言很火,之前我沒有讀過他的書,也沒有聽過他的名字。后來他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一下就出現(xiàn)在了大眾的視野之中,后來我問公公他讀過莫言的那篇作品,公公給我推薦了莫言的《蛙》,他說,看了之后每個年齡階段的讀者都會有不同的反思,希望我也讀讀,讓自己的想法更成熟些,于是我下載了這本書,故事發(fā)生在我不太熟悉的一個年代......
莫言的《蛙》是諾貝爾文學獎和第八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字數(shù)僅22萬,時間長度卻達60年之久。全書以“我”和“我的姑姑”兩個人的視角完成,從抗日戰(zhàn)爭到國共內戰(zhàn)再到文化大革命,從生育高峰到計劃生育再到花錢請人代孕,60年的中國,翻天覆地的變化,不變的是國人對繁衍生命所寄予的厚望。
其實,又何止國人如此呢?
《蛙》里面所有的人名,都是用人體器官取的,例如,陳鼻、陳耳、王肝、王膽。就是書中所說的,我相信,這是因為做母親的常說,孩子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而那些被迫失去的孩子呢?對于母親,就好像是鼻子眼睛被割去了一般。
當初不明書名為何會取作為“蛙”,全文似是與“蛙”無多大關聯(lián),后來才明白作者莫言取該名的意義何在。以“蛙”為書名,極有隱喻意味。“蛙”之神形皆有生殖意,“蛙”可同“娃”和“媧”,“媧”是古之神女,化萬物者,書名是整部小說的主旨和濃縮。不得不說它是整本書的一個亮點,也只有讀懂該書的人才能體會其中意味。
整部小說的結構較為獨特,由四封長信和一個九幕話劇組成。書信體的敘事方式給小說的情感、思想的表達賦予了更廣闊的空間,利于作者更自由地直抒胸臆,也給細膩的心理活動描寫奠定了形式上的基礎。九幕話劇《蛙》可看成是前四封信的補充和升華。
書中“姑姑”是個身份復雜的女醫(yī)生她一生坎坷的命運貫穿了整部小說。“姑姑”的身份特殊,抗日時她曾與父親勇闖平谷;因男友逃到臺灣惹上了一身罵名;在年輕時她曾是計劃生育國策的支持和執(zhí)行者;人到老年時她面對“我”的超生卻睜只眼閉只眼。
除了“姑姑”這一形象,作者還塑造了很多女性形象,“姑姑”同事“小獅子”年輕時也曾是計劃生育的堅決支持者和執(zhí)行者,但嫁給劇作家“我”之后,始終受著膝下無子的煎熬;在巨大的思想壓力下她接受了牛蛙公司的“代孕服務”,并成功得子。在形勢的巨變下,“小獅子”從計劃生育國策的執(zhí)行者搖身一變?yōu)?ldquo;違抗者”,其間經(jīng)歷了來自內部和外部的巨大壓力;“我”的前妻王仁美和王膽是“計劃生育”政策盲目執(zhí)行下的犧牲品, “傳宗接代”傳統(tǒng)思想的犧牲品。作者在小說中用幾近殘酷的筆觸詳細描寫了王仁美和王膽的死,給青年“姑姑”塑造了果斷麻利、鐵面無私的形象,同時也試圖詮釋人性在巨大的政治壓力下被扭曲的一面。“姑姑”年輕時的豪言壯語與年老時的唯唯諾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不得不說莫言的人物塑造是及其成功的,用質樸而形象的言語描繪出書中的人物,賦予他們思想,感情。在如此長的時間跨度之下,潛移默化的改變的某一個人似乎永不會改變的性格,變得不再充滿斗志,不再激昂,變得唯唯諾諾。在這樣的變化里闡釋了生命的堅韌與堅強:生命的堅強和脆弱會因為所處環(huán)境的變化的而產生微妙的改變,因此人性的諸多因素也并非一成不變。
書中結尾一個新生命的降生,代表什么哪?是一種贖罪,還是一種希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duhougan/628361.html
相關閱讀:冰心傳讀后感1000字
勵志文章讀后感:讀《你憑什么考上北大》有感
《秋 慧》讀后感
《責任勝于能力》讀后感1100字
《我的外婆》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