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對于“悲劇”的定義,不是在通常漢語語境中的“苦情戲”,而是指“通過莊嚴肅穆的輪專場展開劇情”的敘事藝術(詳見劉小楓《哲人王俄狄浦斯》),與戲劇戲嚯狂歡的敘事方式相對,因此劉小楓認為定名為“肅劇”更恰當。劉小楓先生這是從悲劇的的表演形式來講,而從悲劇的內(nèi)容的點而言筆者個人認為叫做“悖劇”更合適。悲劇的展開乃是為揭示命運中的一系列悖論而為。具體到《俄狄浦斯》中,悖論主要有:智慧與真理,先知與哲人,偽與惡,看見與看不見,可說與不可說,神義與人義,罪與欠。
俄狄浦斯確實很有哲人的特質(zhì),不甘于常人曖昧投機不清不楚的生活(如在第叁場中王后所言“偶然控制著我們,未來的事又看不清楚,我們?yōu)槭裁磻峙履?最好盡可能隨隨便便地生活。”),而且俄狄浦斯也確實具有哲人的能力——一種從雜多、零亂的表象中提取單一普遍的“真理”的能力(如對斯芬克斯謎語的解答)。然而正是由于他的不斷追問并嚴格根據(jù)追問到的結(jié)果選擇行動,導致了最終這個曖昧投機不清不楚的世界中的各種悖謬展現(xiàn)在眼前。追求清楚純粹的人生卻導致了悲劇的產(chǎn)生。
難道追求清楚和純粹的真理有錯嗎?這個問題本身問的就不對,“錯”到底是實然的偽,還是應然的惡?或者有時兩者皆是?而就是因為“偽”與“惡”的糾纏難清導致了俄狄浦斯的人生悖論,最后的結(jié)論便是俄狄浦斯根本就不應出生或者一出生就死去。
而造成“偽”與“惡”的糾纏不清塬因即在于“看得見”與“看不見”的悖論。俄狄浦斯洞察力極強,能于雜多、零亂、不清的表象中提取單一、普遍、清楚的“真理”。他看得見“人”的普遍規(guī)律和真理,卻看不見自己命運的具體、特殊的軌跡。盲先知卻知道具體生命的每次詛咒和預言。在哲人俄狄浦斯來說,知道而不說即“偽”,“偽”即“惡”。而在先知看來,真理也存在“可說”與“不可說”的區(qū)別,知道而不說卻恰恰?了避免“惡”,這才是“智慧”的做法。
“不去知道”和“知道而不可說”都是?了給人生的悖論遮一個面紗,使人得以安心地活下去,而如果是以“神圣”或“道德”的方式說法來達到不說的結(jié)果的,那么這就是一塊“溫情脈脈”的面紗,你也可以叫它“高尚的謊言”。但是造成人生悖論的真正塬因又是什麼呢?因為人的“欠然”,也就是人的有限性。而且?望和追求有多或越強烈,欠然也就表現(xiàn)的越緊張。俄狄浦斯的越是執(zhí)著于真理(或說真相),他的欠然也就越深刻地展現(xiàn)在他的面前。而由深刻的欠然導致了俄狄浦斯深刻的罪感。事實層面的“不能”與倫理道德的“不能”交織在一塊,最終導致了俄狄浦斯的悲劇。
最后,筆者將此文落腳于“神義”與“人義”——人到底能不能靠自己的力量建立一個人間天國(secular heaven)?這類“人義”嘗試在法國大革命、第叁帝國、文化大革命都展示了。而“神義”的上帝之城(the city of God)被驕傲無知的現(xiàn)代人斥為“虛偽”。然而“人為”之事哪一件又不是“偽”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duhougan/634622.html
相關閱讀:孫正義的頭腦讀后感1000字
麥琪的禮物讀書筆記范文
西游記的讀后感1000字
教育類書籍讀書筆記范文
高中讀后感作文:《羅密歐與茱麗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