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遇見未知的自己》800字讀后感范文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讀后感800字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導(dǎo)語:其實每一件事情用不同的心態(tài)去看待,就會是另一種心情,下面整理了《遇見未知的自己》800字讀后感范文,歡迎閱讀!


  篇一:


  命運這是一直很困擾我的一個詞,很多時候我在想世上真有命中注定這一說法嗎?如果是這樣那不就說明我們做再多的努力都是白費嗎?直到看完臺灣電視公司新聞記者/主播 張德芳的《遇見未知的自己》之后才讓我明白:《遇見未知的自己》真是一本好書啊!希望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


  命運這兩個字應(yīng)該分開來解釋,“命”就好比是我們的一輛車,有的人命好可能是一輛跑車,有的可能是摩托車 自行車,也有的可能就是一輛客車。““運”就好比是路,有時候可能是寬洋大道,有時候可能是羊腸小道,有了車 有了路,我們才會不斷的前行不斷的進步。有些人可能命很好但如果遇到的羊腸小道那就不是很好的一件事了,可能有段路會很顛簸,對于大車來說可能沒事,因為這些大車不在乎這一點小小的顛簸,但對于自行車來說唯獨下來推著車才行,或許這樣做會使你到達終點的時間會有所延長,但你一直在努力并沒有放棄前行,這樣已經(jīng)就足夠了。


  為什么有些人的’命‘是一輛客車呢,因為他們最后不但是自己到達的終點,還幫助了很多的人到達了人生的終點,他們在幫助自己的同時也幫助了別人,  不管你是什么車你都有幫助別人的能力,但愿不愿意就要因人而定,或許你的車壞了,沒關(guān)系只要你愿意就有可能等來一輛客車。車和路雖然很重要,但駕駛員技術(shù)問題更為重要了,所以命運并不是決定我們一生的唯一因素,決定我們一生的只有我們自己。


  篇二:


  每個人都在追求的東西,按我上文的分析說是感知到足夠多的東西,但來自于別人的認可更好(凡是提到你的都在證明你存在無論褒貶)。感知‘物’于是有了財富,別人認可于是有了權(quán)力、犯罪。小愛、快樂、健康都是由人的本能決定,與“我”無關(guān)。喜悅與和平表示我們的“我”滿足了,它受到了足夠的證明。只有喜悅與和平了,才會產(chǎn)生大愛,大愛應(yīng)是愛一切,包括這個世界上的每樣事物。書中說的父母對小孩的真愛也是大愛的一部分。


  潛意識=真我=愛、喜悅與和平。愛、喜悅與和平就是一種滿足感,不再對周圍事物有更多要求,因為滿足了,所以能付出不求回報。其實就是一種“中”的狀態(tài)。而潛意識為所有動物所共有,在經(jīng)過無數(shù)年的自然進化,只有“中”的能活下來。因為“中”其實代表繁衍,無爭斗,凡是內(nèi)斗厲害的生物都活不長。至于肉食動物的獵食是本能并非潛意識。本能=潛意識+生存技能。人類和動物的嬰兒表現(xiàn)的是潛意識。


  現(xiàn)代人在進行一場能量爭奪戰(zhàn)。依據(jù)我上文的分析:我們可以不要爭奪,只要互相評價就能滿足,即我提到你,你提到我,并且讓雙方都知曉。當人數(shù)足夠時,我們就可獲得喜悅與和平。但像讓潛意識把愛、喜悅與和平傳遞給“我”,我覺得還是很難的。對于動物來說,愛、喜悅與和平?jīng)]被本能掩蓋,而人類被“我”掩蓋了。


  我可以理解為思想、情緒會發(fā)出一股無形的能量波,而且能量波范圍很大,但并不能說明思想與情緒本身是能量。第七章說萬物皆能量,我認為物質(zhì)是由能量壓縮而成,但物質(zhì)不直接等于能量,故物質(zhì)不可能直接表示出能量的性質(zhì)。


  我們?nèi)说谋拘圆辉试S“完美”的存在。舉例:故事情節(jié)一波三折是不是更吸引人,任務(wù)難度越難是不是更令人印象深刻,為什么我們對容易得來的不珍惜,而對千辛萬苦得來的東西卻視若珍寶。原因是“我”需要感知更多的東西,所以事物必須有一定的復(fù)雜性才會吸引人。所以,永遠不要完美,一個游戲玩完了(完美了),當然是刪掉,一個職位坐到最高了(完美了),當然是退休,這就是“功成身退”。


  潛意識是“中”,故不會有什么取向,不過在生活中會有一些條件反射經(jīng)過反復(fù)出現(xiàn)后沉淀入潛意識中。所以不會存在乘客是真我。難道我們?nèi)祟惢ㄙM了幾百萬年進化出來的意識這么差,假若真我真能發(fā)號施令,那還進化出意識干什么。其根本原因是真我或說潛意識無法主動發(fā)號施令,故才進化出意識這個完全主動的新精神。


  人一生下來確實有一些先天的不同,就像星座、算命一樣,它們能算出人的一些基本特質(zhì)。我覺得很有可能是我們在胎兒過程中吸收了一些當時季節(jié)里一種特有的能量,于是形成了不同的人的特質(zhì)。


  經(jīng)過出生時的驚嚇使真我與我們分離?我不這么認為。應(yīng)該是意識主動、潛意識被動生效,它們兩個相反,故  才分離的。不過為了保持使我們感覺“我們是和世界一體的”而不斷抓取新物質(zhì),這個想法很好,畢竟我們是胎兒時感覺我們與母體是一體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duhougan/642759.html

相關(guān)閱讀:熊貓回家路讀后感800字
《離開微軟,改變世界》讀后感800字
靜悄悄的革命讀后感800字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作文800字
高中名著黨的讀后感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