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
鄧稼先祖先是清代著名的書法家和篆刻家,父親是著名的美術家和美術史家。“七七”事變后,全家滯留北京,16歲的鄧稼先隨姐姐赴四川江津讀完高中。1941年至1945年在西南聯(lián)大物理系學習,受業(yè)于王竹溪、鄭華熾教授。1945年抗戰(zhàn)勝利后,鄧稼先在北京大學物理系任教。
1948年10月,鄧稼先赴美國印第安那州普渡大學物理系讀研究生,1950年獲物理學博士學位。在他取得學位后第9天,便登上了回國的輪船。回國后,鄧稼先在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員,從事原子核理論研究。1958年8月調到新籌建的核武器研究所任理論部主任,負責領導核武器的理論設計,隨后任研究所副所長、所長,核工業(yè)部第九院副院長、院長,核工業(yè)部科技委副主任。
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研制與發(fā)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被稱為“兩道元勛”。在原子彈、氫彈的研究中,鄧稼先開展了炮轟原理、流體力學、狀態(tài)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研究完成了原子彈的理論方案,并參與指導核試驗的爆轟模擬試驗。原子彈試驗成功后,鄧稼先又組織力量,探索氫彈設計原理,選定技術途徑。領導親自參與了1967年中國第一顆氫彈的的研制和組織工作。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傳部、中央宣傳部、中央統(tǒng)治部、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資源保障部、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lián)、解放軍總政治部11個部門聯(lián)合組織的“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活動中,鄧稼先被評為“一百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鄧稼先和鄭光召合寫的《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理論研究總結》,是一部核武器理論設計開創(chuàng)性的基礎巨著,它總結了百位科學家的研究成果,這部巨著不僅對以后的理論設計起到指導作用,而且還是培養(yǎng)科研人員入門的教科書。鄧稼先對高溫壓狀態(tài)方程的研究也作出了重要貢獻。為了培養(yǎng)年輕的科研人員,他還寫了電動力學、等離子物理、球面聚心爆轟波理論等許多講義,即便在擔任院長重任后,他還在工作之余著手編寫“量子場論”和“群論”。為了祖國的強盛,鄧稼先放棄了國外優(yōu)厚的生活條件。
范文二
我們的語文課上,老師給我們講了《鄧稼先》這一課。原來我只知道鄧稼先是我國的兩彈元勛,老師講了這一課之后,我對他了解的更多了,而且我受到了深刻地教育。
鄧稼先是我國研制和發(fā)展核武器的重要技術領導人為我國成功研制原子彈、氫彈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的貢獻。中華人民經(jīng)歷了近一個世紀的屈辱史,但是鄧稼先改變了這種局面。鄧稼先是安徽省懷寧縣人。在物理學上獲得了博士學位后回國到中國科學院工作。鄧稼先從1958年開始隱姓埋名為我國的科技發(fā)展做貢獻,他始終站在中國原子武器設計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線。1964年10月16日中國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1967年6月17日中國爆炸了第一顆氫彈。這才是中華人民值得興奮的時刻。
鄧稼先是一個默默奉獻的人,他從不驕傲,從不公布自己的偉大事跡,直至他死后1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才給他追授了“兩彈一星”功勛獎章?梢哉f他與世界上一切和他從事一樣工作的人都不一樣,到他臨死前還和于敏聯(lián)合署名寫了一份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核武器發(fā)展的建議書。
鄧稼先是祖國的自豪,他才是真正的有“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duhougan/926122.html
相關閱讀:讀《神奇的太陽花女孩》有感500字
巴黎圣母院讀后感500字
海底兩萬里的讀后感500字
讀《詩意語文》500字
武松打虎讀后感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