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不該遺忘的胡先?》讀后感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讀后感1000字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不該遺忘的胡先?》讀后感

  中國現代生物學的奠基人胡先?,被譽為“植物分類學之父”。早在上世紀50年代,毛澤東聽說他還不是中國科學院的學部委員,曾說過這樣的話:“恐怕還是要給,他是中國生物學界的老祖宗”。盡管毛澤東連他的年齡都弄錯了(毛說他“七八十了”,其實他才六十多歲),但讀了《不該遺忘的胡先?》(胡宗剛著,長江文藝出版社2005年5月版),還是覺得“老祖宗”之說是有道理的。

  為什么“中國生物學界的老祖宗”,居然不是中科院的學部委員呢?

  這首先與他的學術觀點有關。1949年以后,新中國選擇了親蘇反美的內外政策。于是,“向蘇聯老大哥學習”、“蘇聯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就成了那個時代的最強音。在這種情況下,“不識時務”的胡先?卻在他編寫的教科書中,點名批判了蘇聯生物學權威李森科。李森科是列寧全蘇農業(yè)科學院院長,他提出“一個物種可以飛躍為另一個物種”的遺傳理論,在學術界引起很大爭議。胡先?基于科學家的良知,在書中介紹這種情況,目的是為了讓“我國的生物學工作者……不至于被引入迷途”。但是他的做法卻被視為“有嚴重政治性錯誤”,是“對蘇聯政治的誣蔑”(見該書第165頁)。從此,胡先?就失去應有的學術地位,直到1983年,中國植物學會在太原召開成立50周年大會,會長在回顧本會歷史時,也沒有提到他的名字。

  其次,還與他的留學背景和政治態(tài)度有關。胡先?兩次留學美國,最終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因此被視為資產階級學術權威(“文革”中又增加“反動”二字)。另外,早在上世紀40年代末,他還積極組建社會黨,參與起草了《中國的出路》。這個文件是該黨政綱,其中說道:“如果我們不參與政治,別人將要把與我們的意志和良心相反的制度,強加到我們以及我們的子孫身上。”資產階級學術權威的頭銜,再加上這樣的觀點,怎能當學部委員呢?

  其實,在中國現代學術史上,還有許多與胡先?類似的人物,比如中國科學社的創(chuàng)始人任鴻雋和他的妻子、文史學家陳衡哲,中國政治學的開拓者張慰慈、張奚若,中國社會學的奠基人陶孟和……這些人大多是在辛亥革命前后赴歐美留學的。他們在人格上具有獨立性,在學術上具有開創(chuàng)性,在政治、思想、文化上具有建設性,因此我認為這是中國近現代留學史上根基打得最好的一個群體。相比之下,包括留美幼童在內的被洋務派送到歐美留學的那批人,對專制統(tǒng)治集團有很大的依附性;而在戊戌變法以后去日本的那些留學生,則往往多有破壞性而缺乏建設性。遺憾的是,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這個群體便很快被人遺忘。這就形成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他們生活的時代離我們很近,但是他們的精神世界和思想遺產卻離我們很遠。于是,他們的政治選擇、學術理想、精神追求和人格風范,便成了絕唱。

  讀罷《不該遺忘的胡先?》,我又找來《胡先?文存》(江西高校出版社1995年出版),沒想到其中有一篇《留學問題與吾國高等教育之方針》,也談到這個問題。文章說,由洋務派送出去的留學生,最大的缺陷是不通中文,因此學成后大多從事外交或工商方面的工作;后來的留日學生,不僅品性各異,且失之于濫,能在日本高等學校畢業(yè)的很少,結果是大多數人沒有高深的學問,只能進入軍政界工作?吹竭@里,又想起五四運動以后,還有勤工儉學的留法學生以及后來的留蘇學生,他們都對中國現代化進程產生過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我認為,重新梳理并認真研究中國近現代留學史,或許可以為中國的命運和出路提供更好的解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duhougan/929889.html

相關閱讀:戰(zhàn)爭與和平讀后感1000字
《魔法灰姑娘》讀后感1000字
黃繼光讀后感1000字
森林報秋讀后感1000字
心理學與生活讀書筆記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