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三國演義》讀后感
我也可以大方地承認,我是一個三國迷,我所喜歡的確實是曹操,不會因為他是梟雄,他在我的眼中是一個英雄,一個頂天立地、敢作敢當、有勇有謀的男子漢。他挾天子以令諸侯,是他的錯嗎?在我看來,他是很有魄力的,你說劉玄德他敢嗎?孫仲謀他有這本事嗎?只有他曹操有這勇氣,有這魄力,有這不同常人的心態(tài)。
曹操有這大政治家的行事果斷,當許攸獻劫糧之計,左右疑之,曹操卻敢于一搏;兵敗之際,曹操毫無頹態(tài),反而大笑,這是要有怎么樣的胸襟才能夠做到的。當時軍心低落,主帥的態(tài)度直接影響到軍士是否能夠重新振作起來,一聲大笑,一番誑語,如冰天雪地里燃起的生命的篝火,不僅給將士們帶來溫暖,還能鼓舞士氣,這才是優(yōu)秀主帥的氣概。
篇二:《三國演義》讀后感
當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劉備他若是有曹操這樣的胸襟,也不會白帝城托孤,他不僅是老了,他已經(jīng)身心疲憊了,我想,他的駕崩與心情郁悶也是有這直接的關(guān)系的。心態(tài)能夠決定一切。周瑜的英年早逝,無不告訴人們,他們根本沒有那樣寬廣的胸襟。
曹操也是一個偉大的詩人,“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這些詩句的矛頭不都指向一個——曹操的野心很大,也是一個偉大的詩人。
《三國演義》中,學(xué)到了許許多多的東西,比如研究歷史的規(guī)律,分析人物性格,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成敗原因。毛澤東就曾經(jīng)讀了五次三國演義,原因大致也在這吧。名著是經(jīng)得起反復(fù)閱讀,反復(fù)推敲的。
三國之所以精彩,如三國開書所說,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國多少英雄,多少故事,都已灰飛煙滅,可是那些經(jīng)典的道理是值得我們后人學(xué)習(xí),是不可磨滅的。好的名著伴人一生成長。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篇三:《三國演義》讀后感
在這個暑假,我把一本厚厚《三國演義》讀完了。
《三國演義》中的故事很多,“草船借箭”我最喜歡,這個故事是說:因為諸葛亮聰明博學(xué)、用兵如神,讓周瑜十分妒忌,心懷詭計,他把諸葛亮看作是東吳的一大患,想找借口害他,就對諸葛亮說,箭是水上打仗的最好的兵器,要諸葛亮在當時沒有造箭的條件下,在三天之內(nèi)造使萬支箭,如果完不成任務(wù)就要嚴懲。諸葛亮便胸有成竹地憑他的智慧和常識,在三天之內(nèi)向曹操“借”了十萬支箭,出色地完成了任務(wù)。
《三國演義》中我喜歡的人物還是諸葛亮。他是個死而后已的忠臣,他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空城計,七星燈,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他的所做所為給大家一個很深的印象 。
我長大后要向諸葛亮學(xué)習(xí)。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duhougan/993082.html
相關(guān)閱讀:《城南舊事》讀后感1000字左右
讀童年有感400字
讀水滸傳有感600字作文
膾炙人口的《三國演義》讀后感
城南舊事讀后感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