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國史大綱》讀書筆記之秦朝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讀書筆記大全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大家好,灑家又和大家見面了。這次給大家介紹的是《國史大綱》第三篇——秦漢之部的前半部分,秦朝的建立與覆滅。
戰(zhàn)國末期,群雄并起,殺伐不斷,最終強秦吞并了其他六國,并建立了大一統(tǒng)的秦帝國。秦朝國祚十五年,期間共有三位統(tǒng)治者:始皇帝、秦二世和秦王子嬰。秦朝雖短,但卻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極其重要的朝代,秦政府亦中國史上第一次出現(xiàn)的大一統(tǒng)政府。而秦能掃滅六國一統(tǒng)天下,并不僅僅是因為秦國地勢險要兵強馬壯,最重要的原因是當時的大眾有促進統(tǒng)一政府形成的意向。秦國能富強,東方的游士出力頗多。游士中比較有名的有商鞅、張儀、公孫衍和呂不韋等。這些人都是東方人,且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均不抱狹義的國家觀念。與之相對的是代表貴族利益的一批人,比如平原、屈原和韓非等,若國家一直為這批人支配,則一般民眾將一直受到狹義的貴族政體支配,秦國力量也難以發(fā)展壯大至可以吞并六國。而秦始皇一朝,呂不韋、昌平君和李斯皆為東方人,且大多來自平民階級,因此秦政府實際上是一個東方與西方的混合政府,也是一個貴族與平民的混合政府。秦國富強,實際上是來自不同地區(qū)不同階層的人合力推動的結(jié)果。
當然,秦政府本身也對統(tǒng)一事業(yè)做出了很多努力。比較重要的包括廢封建行郡縣以消弭兵事(分天下為三十六郡)、收軍器墮城郭以消解封建時代之武裝、移東方豪家至咸陽并建設首都、筑馳道(相當于現(xiàn)在的國道)、統(tǒng)整各地制度文化風俗(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開拓邊境和防御外寇等。這些都為創(chuàng)建大一統(tǒng)社會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不少人認為秦朝是一個專制殘暴的朝代,要不然陳勝也不會發(fā)出“天下苦秦久矣”的吶喊,實際上秦朝統(tǒng)治者也確實很能折騰,否則也不會速亡,但秦朝也確實為開創(chuàng)大一統(tǒng)的新局面做出了相應的努力,其背后有一種高遠的理想,同時秦代的政治也順應時代,從某種角度看確為一種進步的政治。嗯大家不許聯(lián)想。
偉大皇帝秦始皇嘔心瀝血創(chuàng)下了統(tǒng)一偉業(yè),然而并沒有什么用,這偉業(yè)十五年就沒了。秦代政治失敗的主要原因,不是墮落腐化,不是因為推行了郡縣制,更不是焚書坑儒,而是濫用民力。戰(zhàn)國時期,秦國實行軍國體制,大家擱置爭議,一致對外,全民皆兵(充兵役的平民叫做“黔首”),政府以軍功論賞。但這一套在大一統(tǒng)的和平年代是行不通的,平時沒多少仗可打了,也沒有東西可搶,但秦國卻只想將大一統(tǒng)的中國變成一個大號的戰(zhàn)國時期的秦國,其軍國體制沒未改變:百姓仍然要經(jīng)常去給統(tǒng)治者搬磚,而且都是白搬,搬好了也沒有以前的封爵了。白白搬磚這種事,一次兩次民眾還能忍,長此以往(如長城戍三十萬,阿旁宮役七十萬),民眾就無法忍受了,于是只剩下揭竿一條路了。而且秦王朝到了后期,個別統(tǒng)治者和大臣還特別能作,再加上天下初定人心不穩(wěn),于是帶領人們走進新時代的秦王朝十五年就悲劇了。
這里順便說說焚書坑儒。有些人提起焚書坑儒就咬牙切齒,說萬惡的秦政府讓我們失去了大量的瑰寶,使中華文化產(chǎn)生了斷代。事實上,焚書坑儒是真事,但并不是見書就燒見儒就坑。秦代焚書本起于議政沖突。當時秦人剛統(tǒng)一天下,博士淳于越引用《詩》、《書》和古律,主張封建制。主張郡縣制的李斯表示反對,并請求焚書!胺乔赜浗詿,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保ā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可見焚書的主要目的是不讓大家對朝政尤其是郡縣制的評論,因此焚書的主要對象是六國史記。而《詩》、《書》和百家語對當時政體影響不大,因此只是要求非博士不可藏,并不是焚書的主要對象。至于坑儒,其對象主要是私下議論秦始皇人品的一些方士,當然也有一些方士受到了牽連,但坑儒的主要對象并非整個儒生群體。
秦王朝雖短,但在秦始皇及其子孫領導下的秦朝人民做出的貢獻還是不容抹殺的。秦人統(tǒng)一,直接或間接地促成了中國政治、思想和文化的進步,極重要者有四。其一為中國版圖的確立。秦朝版圖造就了后面兩千多年中國版圖的輪廓。其二則是中國民族的摶成。春秋時期華夷雜處已成大勢,當時北有鮮虞,南有蠻夷,東有陸渾,西有犬戎。話說那個烽火戲諸侯逗褒姒一笑(有人考證“烽火戲諸侯”應該是個段子,歷史上并無此事)的周幽王就是被犬戎干掉的。從戰(zhàn)國時期開始,夷狄們有的被趕跑,有的被同化。而秦朝施行郡縣制并推行書同文車同軌行同倫后,華夷群居生息于同一版圖,沐浴在同一文化之下,共同治理中國疆土,發(fā)展中國文化,華夷雜處之局逐漸消融。其三是中國政治制度的創(chuàng)建。秦人統(tǒng)一中國后廢封建行郡縣,從此平民與貴族兩階級的對立也逐漸消除。雖然秦朝各地仍有封王,但彼時封王們只是享有豐富的物質(zhì)資源,與富人類似,對官吏與平民沒有管轄的權力,尺土一民,皆統(tǒng)于中央。這一點是極其重要的。其四則為中國學術思想的奠定。中國學術思想的態(tài)度與傾向,大體奠定于先秦,可歸納為:大同觀、平等觀和現(xiàn)實觀。大同觀,即以人類全體之福利為對象,以天下太平為向往之境界,超國家,反戰(zhàn)爭。當時的秦漢統(tǒng)一政府在中國人看來便是超國家的。此種觀念偏向于“文化的世界主義”,而非“功利的國家主義”。平等觀,以仁愛中心的人道主義為主,如孔子說的孝悌忠恕、墨子的兼愛和莊周的齊物論。這種觀念偏向于平民主義,而非貴族主義。現(xiàn)實觀,側(cè)重于人生修養(yǎng)之教訓,社會處事之規(guī)律,以老莊的自然哲學為代表,其反宗教最為徹底。這幾種觀念,對于中國文化的形成,中國民族的摶成,中國政治制度的創(chuàng)建,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由此發(fā)展出的中國文化,引導了東亞大地數(shù)千年的文化進程?梢哉f,秦朝能統(tǒng)一中國,亦得益于這幾種觀念的深入人心,同時大一統(tǒng)的中國也促進了這幾種觀念的繼承和發(fā)展。
秦室是上古遺留下來的最后一個貴族政府,其依然充斥著貴族階級的腐朽氣味,最終失敗在平民階級手里。之后,一個代表平民階級的平民政府——西漢政府,終于在人民的選擇中誕生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dushubiji/1062808.html

相關閱讀:小學四年級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大全-《釣魚的啟示》讀書筆記
《李爾王》讀書筆記600字
昆蟲記讀書筆記600字
讀書筆記大全-海燕之歌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