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報任安書》讀書筆記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讀書筆記大全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我就隨便一說,你就隨便一看。

十幾年前讀《古文觀止》,最喜歡的文章除了《鄭伯克段于鄢》,還有就是《報任安書》。那么小的年紀,《鄭伯》讀完,學會了冷眼看人,《任安》讀來,卻只是淚流滿面。

吳伯凡說人類的歷史是一部通訊史,我不知道有沒有道理。從捎人帶口信,到用筆寫,再到現(xiàn)在的outlook和微信視頻,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溝通越來越便利,成本也越來越低廉,聊天也好,撩妹也罷,一部手機可以讓人從素未謀面迅速成為無話不談。而像我這樣一個人,迂腐、固執(zhí)和渴望自由的人(骨子里帶著浪漫的男人),是多么希望回到鴻雁傳書的方式,回歸傳統(tǒng),回到電腦電話還沒有普及的那個年代,在月明星稀的夜晚,院里燒著紅泥小火爐,給朋友寫封信,只需要十個字: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就像司馬遷和任安一樣,就像王安石與司馬光一樣(答司馬諫議書),無論是相隔千里,還是在同一個城市,兩人不用見面,也不用吃著火鍋唱著歌,只需要當對方收到信時,打開來細細讀,才是真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任安在真實的歷史里,不僅僅是作為司馬遷的一個筆友出現(xiàn),他還曾經是衛(wèi)青的下屬,做過益州刺史,最后在戾太子謀反事件中被漢武帝腰斬。這封著名的《報任安書》就是司馬遷在任安臨刑前寫就的。

要說司馬遷與任安有多么深厚的關系,不見得,否則這封回信不會等到幾年后再寫。但既然寫了,證明司馬遷對于任安的飛來橫禍和悲慘際遇還是深有感觸的。一個因為替李陵(他爺爺是飛將軍李廣)辯護了兩句,一個因為在長安政變中接受了戾太子的符節(jié)(并未發(fā)兵),最后都落得如此下場。

兩千多年后我們看來,司馬遷在信里的這些話,其實最初并不愿與外人道。只是眼睜睜看著自己的朋友蒙受不白之冤,卻無法說一句相助的話,那種委屈與無奈,或許讓他想起了當初為李陵辯白的情景,想起了自己茍且偷生以完成未盡事業(yè)的抱負,再不說,怕是再無人知曉。管他是封侯拜相的大丈夫也罷,管他是區(qū)區(qū)刀筆吏也罷,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在身后留下什么,知道自己窮盡一生也要完成的事業(yè)是什么,這樣的人其實是比大多數(shù)人要幸運的。

到了我現(xiàn)在這個年紀,身邊的朋友們都已經找到了自己的路。升職加薪出任CEO迎娶白富美是一種,埋首仕途渴望改變命運主宰社會是一種,房子車子老婆孩子熱炕頭也是一種,也許還有其他很多種活法,但無論找到哪一種,都是很幸運的。天才在小學時就確定了人生的方向,然后用二十年的時間去準備,自然比大多數(shù)人用二十年的時間來確定人生的方向,最后用幾年的時間去準備要成功的多。這話很有道理,只是那些三十年來還在尋路的人,跌跌撞撞頭破血流仍未悔改的人,不知道成功的幾率還有幾許?

和菜頭的《槽邊往事》里有一篇文章說:一人有一人的磨法,一人有一人的時辰,如此而已。司馬遷磨了估計三十年,在父親的指引下找到了自己的路;任安也磨了三十年,在生活的教育下也找到了自己的路。兩個人的命運有些許不同,但在來回的信里,我想他們理解了對方。

我已經很久沒看古書。

也很久沒有寫信了。

《報任安書》里有一些很好的文字,我想大家也會喜歡。摘錄如下:

故禍莫?于欲利,悲莫痛于傷心,行莫丑于辱先,詬莫大于宮刑。

如今朝廷雖乏人,奈何令刀鋸之馀,薦天下之豪俊哉!

家貧,貨賂不足以自贖。交游莫救視,左右親近不為一言。

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用之所趨異也。

古者富貴而名磨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

是以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其所往。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dushubiji/1081975.html

相關閱讀:讀書筆記大全-喬布斯讀書筆記
《三國演義這三英戰(zhàn)呂布》讀書筆記400字
高中讀書筆記范文《老人與!
讀書筆記大全800字
讀書筆記:《埃及尋寶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