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大島的性征,村上也曾作出解釋:
大島是個整潔優(yōu)雅的年輕人的角色,這意味著他的變形必須是內(nèi)在的??即性、性器官上的。至少在我看來應(yīng)該是這樣。大島應(yīng)該是天生純潔的,缺乏任何種類的不純。不知該如何表述才好,不過雌雄同體給我一種強烈的純凈感……我想,只有類似這樣的,才能充當卡夫卡的導(dǎo)師。
是否真的存在一類人,像小說中虛構(gòu)的大島一樣,既活在性別之中,又在性別之外?活在性別之中,是說一個人不能脫離他的生理特征而存在,所謂“食色,性也”,喪失此性,等于喪失了人之為人的一部分;活在性別之外,是說有遠比性別區(qū)分更為重要的事情。一個人,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女性或者男性。正是在這一點上,波伏娃提出了兩個疑問:
是否存在一種叫女性的人?
是否存在一種氣質(zhì),叫女性氣質(zhì)?
第一個疑問,從生物學(xué)意義上講,答案是肯定的?墒,這并不影響漫長歷史中無數(shù)的反女性主義者們的振振有詞??“女人不是人!敝两,還有人將女性作為一種不好的標簽貼在“適用”的人身上,例如,當你表達某個觀點時,有人會說:“你這樣想,很正常,因為你是女人”。這一句話所暗含的意思是:你的觀點很狹隘,甚至是錯的。當一個男性在做事時,略微呈現(xiàn)出猶豫神色,就會被評價為“娘”,“怎么跟個女人似的”。很多思想家都對女人抱有成見,比較有代表性的,是邦達在《于里埃爾的關(guān)系》中的斷言:
男人的身體通過自身而具有意義,可以撇開女人的身體不談,而如果不提男性,女人的身體看來就缺乏意義……沒有女人,男人能獨立思想。沒有男人,女人不能獨立思想。
否認了女性身體和思想的獨立,和否認女性的存在區(qū)別不大?杀氖,這種以女性作為第二等人類來貼標簽的做法,不僅是男性的“愛好”,很多女性也愿意如此自我評價??“誰讓咱們是女人”,“女人命苦”。
對于第二個疑問??是否存在一種氣質(zhì),叫女性氣質(zhì)?古人今人似乎形成了較為一致的看法。以下,是波伏娃指出的女性在少女時代常被灌輸?shù)哪撤N思想??
具有女人氣質(zhì),就是顯得像殘廢、微不足道、被動、順從。少女不僅要打扮,要修飾,而且要抑制她的自然,代之以她的女性長輩教導(dǎo)她的嫵媚和造作的嬌柔。任何對自身的確認,都減弱她的女性氣質(zhì)和誘惑力。
她們的母親督促她們不再把男孩看作同伴,不要對他們獻殷勤,而要扮演被動的角色。即使她們想初建友誼和調(diào)情,也應(yīng)該小心避免表現(xiàn)出采取主動;男人不喜歡假小子,也不喜歡女才子、有頭腦的女人;過于大膽、過分有文化、過分聰明、過分有個性,使他們害怕。
上述女性氣質(zhì),顯然是為了迎合男性嗜好而做出的定位。認為,女性的唯一價值就在于贏得男性的喜愛,男性所喜愛的,無非是沒有頭腦、沒有才氣、沒有文化、并不聰明的女人。而這,不僅是對女性的狹隘認識,也是對男性的狹隘認識。
沈復(fù)《浮生六記》中記載其妻陳蕓“生而穎慧,學(xué)語時,口授《琵琶行》,即能成誦。……一日,于書簏中得《琵琶行》,挨字而認,始識字。刺繡之暇,漸通吟詠,有‘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之句!鄙驈(fù)年十三歲時,得見所陳蕓所作,嘆其才思雋秀,心注不能釋,于是告母曰:‘若為兒擇婦,非淑姊不娶!
沈復(fù)這般能夠欣賞“非一般”女性的男性,其實為數(shù)不在少,但由于長期受女性是男性之隨從(“三從”、“嫁雞隨雞”)的思想的影響,降低了女性對自己的自信心。因此,波伏娃說,“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边@里的女人,不是生理上的所指,而是一個經(jīng)過長期歷史積淀的概念。
翻閱《第二性》上冊,目之所及,皆是女性在歷史中所遭遇的不平等:
沒有婚姻自主權(quán)、沒有財產(chǎn)繼承權(quán)、沒有離婚權(quán)、沒有選舉權(quán)、沒有受教育權(quán)……
女人所擁有的,是作為男性的附屬品的命運。這樣的情況,在當今世界,雖不常見,但也絕非沒有。
綜上所述,“女人不是人”的說法會受到今人的強烈反對,而處處示弱、時時為男性而活的所謂女性氣質(zhì)卻會贏得不少人的贊許。這說明,我們已經(jīng)意識到,女人,作為“人”,與男性并無不同;作為女性,有屬于自己特有的氣質(zhì)。只是,作為人的女性是獨立的人還是具有依附性的人,擁有的女性氣質(zhì)又是何種氣質(zhì),都要另當別論了。
誰也無法否認自己置身性別之中,正是在性別區(qū)分上,很多人有將男女性一較高下的嗜好。他們執(zhí)著于證明究竟是男人更高一等,還是女人略勝一籌,甚至搬出《圣經(jīng)》為自己做證。有人認為,男性更高貴,因為夏娃不過是亞當?shù)囊桓吖,因此女性沒有自我,永遠是男性的附庸。反對者卻說,亞當起初只是一個泥團,上帝造出夏娃之后,才有了人類。
波伏娃認為,以強弱高下衡量兩性并非合適的角度。所以,她談?wù)撆,首先談(wù)摰氖,?yīng)當如何談?wù)撆。常見的談(wù)撆缘姆绞,都離不開兩性之間的互相較量??生理上、心理上、歷史發(fā)展的軌跡上。
于是,她羅列了三種盛行于世的談?wù)撆缘姆绞剑⒁灰皇〔欤?br> 第一種,從生物學(xué)角度談?wù)撆浴?br> 精通生物學(xué)的人,喜歡給生物現(xiàn)象人為地賦予某種意義。比如,認為精子是主動的,卵子是被動的。前者具有超越性,后者只有內(nèi)在性。這無疑是企圖從卵子出發(fā)來定義女人,從精子出發(fā)定義男人。波伏娃對此不屑一顧,她說:
在生命中有著互相結(jié)合的兩個動作;生命只有超越自身才能得到維持,只有在得到維持的條件下生命才能超越自身;這兩個時刻總是一起完成的,企圖分開它們是空想:有時是這一個,有時是另一個占據(jù)主導(dǎo)地位。兩個配子在結(jié)合中同時超越自身和延續(xù)自身,但卵子的結(jié)構(gòu)本身預(yù)見了未來的需要,它的構(gòu)成得以供養(yǎng)在它內(nèi)部喚醒的生命;相反,精子絕對沒有配備齊全,足以保證被它激發(fā)生長的萌芽的發(fā)展。反過來,卵子不能產(chǎn)生引起生命新爆發(fā)的變化,精子卻能移動。沒有卵子的預(yù)見,精子的行動會是徒勞的;而沒有精子的主動性,卵子也實現(xiàn)不了它孕育生命的可能性。因此,我們可以下結(jié)論,從根本上來說,兩個配子的作用是一致的;它們一起創(chuàng)造一個有生命的存在,兩者消失其中,又超越自身。在制約繁殖的次要和表面的現(xiàn)象中,正是通過雌性因素,這種誕生才凝聚在一個穩(wěn)定的機體中。 概言之,女性的客體地位,不是由生理導(dǎo)致的,生理學(xué)只能陳述事實,不能建立價值,凡按照卵子精子所呈現(xiàn)的事實來界定女性男性地位區(qū)分的價值的人,都誤解了生物學(xué),也誤解了兩性。
事實上,單從生物學(xué)角度出發(fā),尚且不能很好地談?wù)撊,也就更不能很好地談(wù)撆浴?br> 年輕時在醫(yī)學(xué)院受到生物學(xué)熏陶的毛姆,高興地接受了適者生存的假說,并“了解到人乃是受野蠻的利己主義所驅(qū)動,而愛只是自然跟我們開的一個齷齪的玩笑,為的是獲得物種的延續(xù)!彼裕拔蚁嘈盼覀兌际鞘軣o情的命運支配的可憐的木偶;在亙古不移的自然法則約束下,我們注定要加入到永無止息的為存在而進行的斗爭中,除了不可避免的失敗,我們無所期待!
我很高興地了解到,人(本身就是自然因素的產(chǎn)物)的思維乃是人腦的一種功能,和身體的其他部分一樣、受因果律的控制,這些因果律和支配星星及原子運動的那些規(guī)律是一樣的。我很高興地知道宇宙只是一臺巨大的機器,其中的每個事件都由前一事件所決定,因此萬物都只能是它原有的樣子。
從毛姆的敘述中,不難聽出一種悲觀論調(diào)。人,作為進化和因果律中的一環(huán),由因果律決定,受命運支配。人只是一種被動的存在,沒有自由,沒有價值。既然人人如此,女性當然不能幸免。生物學(xué)意義上的人類、兩性,不過都是某臺巨大機器上不能自主的齒輪,遑論獨立、自由。
第二種,從精神分析學(xué)的角度出發(fā)談?wù)撆浴?br> 在波伏娃之前,就有人覺察到了精神分析學(xué)存在的問題。不止一個精神分析學(xué)家宣稱,“精神分析最惡毒的敵人,就是精神分析學(xué)家!
這些人認為,男孩的陰莖是確定男性超越性的重要構(gòu)造。對男孩子來說,陰莖變成“一個alter ego(他我)”,它聰明、狡猾、靈活,這在小便和勃起時體現(xiàn)的分外明顯。它仿佛是一個外在于男性的客體??被主體確立為自身又異于自身。正是在陰莖的幫助下,男性具有了超越性。“因為男性生殖器是分開的,男人可以把滿溢而出的生命匯合到他的個體性中。于是人們設(shè)想,陰莖的長度,小便噴射、勃起、射精有力與否,對他來說變成衡量自身價值的尺度!笔┨乜藸栒f:“……任何人都不需要向我灌輸男性占優(yōu)勢和優(yōu)越的理論。我面前就有一個確實的證據(jù)。”
而在女孩身上則印證著弗洛伊德的“去勢情結(jié)”的觀點。“小女孩缺乏這‘他我’,沒有在一件可以把握的東西中異化,沒有得到補償,由此導(dǎo)致她使自身完全成為客體,導(dǎo)致將自我確立為他者”。
這種精神分析方法在波伏娃看來是值得懷疑的,她說,“在一些母系血緣的社會中,女人掌握這個群體得以異化的面具;于是陰莖大大失去了它的榮耀。只有在從從整體上被把握的處境中,生理特權(quán)才建立起真正的人與人關(guān)系的特權(quán)。精神分析只能在歷史環(huán)境中找到真理!
除此之外,精神分析學(xué)家還喜歡用性欲來分析女性客體化的原因。可無論哪種情況,都忽略了女性的自由維度,她本身就是主體,只不過要看她如何展示自己的主體性,看社會如何看待這種展示。
第三種,從歷史唯物主義者的視角談?wù)撆浴?br> 馬克思、恩格斯認為,“婦女的解放,只有在婦女可以大量地、社會規(guī)模地參加生產(chǎn),而家務(wù)勞動只占她們極少數(shù)的工夫的時候,才有可能。而這只有依靠現(xiàn)代大工業(yè)才能辦到,現(xiàn)代大工業(yè)不僅容許大量的婦女勞動,而且是真正要求這樣的勞動……”。
這種認識,似乎說出了一些道理,但遠遠沒有切中問題的要害。仿佛女人在各方面表現(xiàn)得像男人一樣,她就獲得了解放,擁有了自由。
在這里,必須要區(qū)分兩種自由,通俗意義上的自由和作為哲學(xué)概念的自由。前者是歷史、政治和道德情況的產(chǎn)物,后者是“由自己決定去要求”,它意味著“選擇的自主”。女性的自由并不是被給予的自由,而是在哪怕不自由的環(huán)境中具有自己的謀劃。歷史唯物主義站在前一種自由上談?wù)撆,波伏娃認為這是不夠的,必須將女性的自我謀劃放置在自由的定義之中。
省察了三種常見又錯誤的談?wù)撆缘姆绞胶螅ǚ尢峁┝怂J為的正確的談?wù)摲绞??存在主義。
女性,作為一種存在,就實現(xiàn)自身這一點來講,與男性沒有什么不同。波伏娃說:
我們采用的觀點是存在主義的道德觀。一切主體都是通過計劃,作為超越性具體地確立自己的;它只有通過不斷地超越,朝向其他自由,才能實現(xiàn)自由;除了向無限開放的未來擴張,沒有其他為當下存在辯解的方法。每當超越性重新回到內(nèi)在性,存在會貶抑為‘自在’、自由貶抑為人為性;如果這種墮落為主體所贊同,那么它就是一種道德錯誤;如果它是被強加的,它就會采取侵占和壓迫的形象;在這兩種情況下,它都是絕對的惡。
因此,波伏娃以存在主義視角觀看了一個女人的一生。
一個女人在人生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生理、心理特點,且扮演的角色、從事的事情有所不同。波伏娃對一個女人的成長軌跡進行了細致分析與描述,包括童年、少女、性的啟蒙、已婚、母親、老年等幾個階段,其間夾雜了女性的其他可能的身份,例如,女同性戀者、妓女和高級妓女。無論哪一階段、何種身份,都同樣顯示了一件事情??女性作為第二性的存在,難免于一種定位??他者、附庸、客體。因此,無論哪一階段、何種身份,也都指向了女性的同一種渴望和可能??解放和獨立,或曰自由。
女性之所以淪為他者、客體,是因為作為主體的男性只有在對立中才能呈現(xiàn)自身,從而使自己作為本質(zhì)得以確立。這里頗有些“陰謀論”色彩,女性并非天生的客體、附庸,只因男性需要一個客體、附庸以確立自身,才使得女性淪落到第二等位置。
那么問題來了:
為什么女性不質(zhì)疑男人的主宰地位呢?任何主體不會一下子和同時確定為非本質(zhì),他者并非將自我界定為他者來界定主體:他者是因為主體將自己確認為主體,才成為他者的。但是,為了不致使他者反過來成為主體,就必須屈從于這種被看成異邦人的觀點。女人身上這種屈從是怎么來的呢?
不是因為人數(shù)少。
不是偶然的。
“她們因生理結(jié)構(gòu)而成為女人;在歷史可追溯的年代,她們就一直從屬于男人”。而女人之所以變成非本質(zhì)且再也回不到本質(zhì),是因為女人不會自動進行這種返回。她們?nèi)狈σ环N匯合為一個整體的方法,且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宗教,她們的利益往往屈從于別的劃分,例如階級、財產(chǎn)等。這些劃分,使她們零散地融入到男人的世界中,繼續(xù)扮演他者、客體的身份。這種情況似乎非常自然,自然到男性與女性都沒有察覺的地步。正是在此處,波伏娃表達了一種重要見解:
女人在回避經(jīng)濟上的危險的同時,也回避自由帶來的形而上學(xué)的危險:這種自由要孤立無援地創(chuàng)造目的。凡事個體都力圖確定自身是主體,這是一種倫理上的抱負,事實上,除此之外,人身上還有逃避自由和成為物的意圖:這是一條險惡的道路,因為人被動、異化、迷失,就會成為外來意志的犧牲品,與其超越性分離了,被剝奪了一切價值。不過,這是一條容易走的路:這樣就避免了本真地承擔(dān)生存所帶來的焦慮和緊張。這樣,將女人確定為他者的男人,會發(fā)現(xiàn)女人扮演了同謀的角色。這樣,女人并不要求成為主體,因為女人沒有稱為主體的具體辦法,因為女人往往樂于擔(dān)當他者的角色。
也就是說,女性處在他者地位,很大程度上是一個愿打一個愿挨的結(jié)果。女性選擇客體地位,表面看上去也是一種選擇,也是自由的體現(xiàn)。但這與人之為人所該擁有的自由或曰主體性是背離的。女性以作為男性的附庸來逃避自由,相當于在逃避自己的本質(zhì),逃避做人。
波伏娃深受存在主義代表人物薩特的影響,薩特認為,人的存在和他的自由沒有區(qū)別,自由先于本質(zhì),并且使人的本質(zhì)成為可能。如是便知,女性要想實現(xiàn)自己的本質(zhì),必須享有自由。這種享有,從感到焦慮開始。因為,“如果自由是意識的存在,意識則應(yīng)是對自由的意識。這種對自由的意識采取的形式就是焦慮!苯箲]有面對未來的焦慮,面對過去的焦慮,面對價值的焦慮。當一個女性懷抱著以上焦慮,她就是自由的,她就有實現(xiàn)自己本質(zhì)的可能。從這一點來講,女性和男性沒什么不同。只是,女性在以下兩個問題上遇到的麻煩看起來比男性更大:
第一,他人的存在;
第二,我與他人存在的存在關(guān)系。
他人的存在,可以作為對象,也可以作為主體。作為對象,意思是他人是被我觀察到的東西;作為主體,意思是我被他人的注視,是他人觀看的對象。正是這后一點,使男性成為女性的主體,女性淪為客體。她始終將自己作為一個被注視的對象,即我看見自己是因為有人看見我,也就是說,我是透過他者的眼光來認識自我的。這種心理在女性身上體現(xiàn)尤為明顯。波伏娃說,“她獻身于男人,并不是因為知道自己低于他,而是因為獻身于男人,才建立起這種自身低下的想法!薄笆聦嵣,她并非提高了自身的人的價值,才在男性眼中獲得價值:而是按照男人的夢想去塑造自身,才能獲得價值!
女性的終極焦慮,無非是我只能作為他者來實現(xiàn)自我,而這,如何可能?
事實上,這不僅是女性面臨的焦慮,男性,也是如此。正是在這一點上,不再有男性是主體,女性是客體的區(qū)分,雙方都是主體,也都是客體。波伏娃說:
如果雙方都以與本真的驕傲相對應(yīng)的清醒謙遜的態(tài)度去承受這種模糊性,他們就會互相承認是同等的人,友好地體驗這出性愛的戲劇。身為一個人的事實,比把人區(qū)分開來的一切特殊性無限地重要;決不是既定給予優(yōu)勢,古人所謂的‘美德’是在‘取決于我們的東西’的層面確定的。兩性中上演著肉體與精神、有限性與超越性的相同的戲;兩性都受到時間的侵蝕,被死神所窺伺,對他者都有著同樣本質(zhì)的需要;他們能夠從他們的自由中獲得同樣的榮耀;如果他們善于體會這種榮耀,他們就不會再受到誘惑去爭奪虛假的特權(quán);他們之間就可能產(chǎn)生友愛。
終于,“他”和“她”能夠沒有區(qū)分地融合為“他們”??作為人類的“他們”。他們承認兩性所面臨的相同處境,意味著承認有比性別更為重要的事情!半p方互相承認是主體,就對方來說卻仍然是他者;他們關(guān)系的相互性,不會取消人類分為兩個不同類別而產(chǎn)生的奇跡:欲望、占有、愛情、夢想、冒險;那些使我們激動的詞:給予、征服、結(jié)合。將保留它們的意義”。
不僅欲望、占有、愛情、夢想、冒險、給予、征服、結(jié)合等詞匯將具有意義,世間一切詞匯都對兩性無差別的具有意義,如果不能以人的姿態(tài)立足于世,男性比女性高出一等不過是一種看似強大的自欺。兩性所具有的軟弱并沒什么不同,在康德筆下“好心的”監(jiān)護者保護人眼中,他們都是被馴服的對象。兩性,最應(yīng)該思考的,不是彼此有何區(qū)別,而是如何從同一窘境中獨立出來。
康德在《什么是啟蒙》中說:“絕大部分的人(其中包括全部的女性)都把步入成熟狀態(tài)認為除了是非常之艱辛而外并且還是非常之危險的;這一點老早就被每一個一片好心在從事監(jiān)護他們的保護人關(guān)注到了。保護人首先是使他們的牲口愚蠢,并且小心提防著這些溫馴的畜牲不要竟敢冒險從鎖著他們的搖車里面邁出一步;然后就向他們指出他們企圖單獨行走時會威脅他們的那種危險?墒沁@種危險實際上并不那么大,因為他們跌過幾交之后就終于能學(xué)會走路的;然而只要有過一次這類事例,就會使人心驚膽戰(zhàn)并且往往嚇得完全不敢再去嘗試了!
在讓自己學(xué)著獨立、擁有自由這件事情上,男性和女性面臨相同困境。我們要在意的,不是兩性之間的較量,而是如何并肩走向人之所是。從這一意義上講,我們何必言必稱“男性”、“女性”,人,而已矣。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dushubiji/1084612.html
相關(guān)閱讀:幼兒教師讀書筆記《學(xué)前教育評價》
湯姆索亞歷險記讀書筆記好詞好句
草房子讀書筆記與讀后感
《錢鍾書手稿集.外文筆記》全部出齊
《我是實驗王》讀書筆記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