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莫若明博士格外帥氣精神,其他書友也是喜盈盈的,尤其是沁墨姐更是帶來豐盛的新鮮水果,像是茶話會一般,整個小屋充滿著輕松自在,暖意融融,原因是《理想國》第十卷將完美收官。
第十卷達到了《理想國》的最深層次,升華為靈魂不朽。
柏拉圖先發(fā)表了對音樂、詩人、畫家的看法。
認為他們就是模仿者的模仿者,不是事物的本質,離本質、真理太遠,無法近距離感受真理。
比如床,無數(shù)的品種都是床,形狀各異,材質各異,哪個才是真正的床,也就是本質意義的床?由于形式的不同導致無法把握本質,其實床本身就是床的理念(最真實的),然后是才實物,最后是模仿和敘述。
他認為理念先于物質本身存在。
一個理性的人怎樣變成情緒化的人?
原本優(yōu)秀的人當聽到素質低下的笑話時不覺得粗俗,臉皮變厚,原來像有韁繩能拉住,現(xiàn)在就放松了,不知不覺中就變成了插科打諢的人,同心靈中低賤的部分開始打交道。
為什么柏拉圖不喜歡荷馬、詩人?
他認為像荷馬這樣的人,是彰顯人性,解放人性的,把神性和人性拉到同一起跑線,也就是把神拉到人的地位,那還有神可言嗎?是毀神運動,是罪人,讓古希臘人的信仰崩塌。
而詩歌吸引人的情感、好奇心,把神拉到人的地位時給人帶來了愉悅,有轟動效應。
他特別的反對和討厭,對感性經驗看到的聽到的完全不信任。
其實他主要還是反對荷馬詩人以后演變成了一種技藝,變成了一種謀生手段,為了獲得利益,是一種功利主義,和他的理念背道而馳。
如果詩歌是感情的自然流露,是陶冶情操,而不是蠱惑、教唆、挑逗的就是好詩歌。
接下來探討的觀念就是靈魂為什么不朽?
這里說的靈魂不是宗教意義上的說法,是哲學理性意義的靈魂,也就是至善的一種理念,追求理念,追求智慧的生活才會和理念更接近,更強烈,充實,也就更接近靈魂。
正義者的行為判斷對他而言就是最佳判斷。
柏拉圖認為正義所做判斷無論順境還是逆境,對他都是有好處的。無論貧窮疾病,遭遇不幸,都是好事,都要微微一笑,泰然處之,淡定自若。
對神的哲學理解就是理性的至善,秉持著正義的信念,理性的愛是真實熱烈的。
最后柏拉圖從神話的角度,深入深邃的講關于人是否有自由意志,也就是人子所以為人的依據(jù),現(xiàn)世的人通過感知感官意識到我是存在者,是有生命的。
哲學依據(jù)分正義者和不正義者。
正義是理念是愛智慧的人,正義者遭遇的經歷都是最好的遭遇,所有行為都是最好的選擇,不會疑惑,懊悔,是依據(jù)理性做出的選擇,符合理念。正義者可以做選擇,有自我選擇能力,堅守原則。
不正義者如同行尸走肉,沒有價值理念,沒有統(tǒng)一認識的人,就像霧里看花一樣沒有選擇能力。雖然有感官,卻耳不聰眼不明,沒有真正的存活過,判斷是隨波逐流,未經反省的人生。
老師比喻的手電筒能力,特別形象。每個人都擁有手電筒,打不打開開關是一種自我選擇,能不能開亮手電筒就是一種能力。人首先要先照亮自己,然后再照亮別人,如果互相照亮,人群理性層次就會高很多。
就像讀書會的抱團讀書,有老師的引領照亮,每個人都會逐漸點亮自己的那盞明亮小燈照亮彼此。
來到最后,感覺特別的接地氣,與現(xiàn)實緊密相聯(lián),充滿著人生哲理。一個人一旦 理性的做出選擇,就不要后悔,無論結果如何都要為做出的選擇勇于承擔責任,不抱怨指責別人,把所有經歷都當做經驗,不斷反思總結,不斷成長,走向心智的成熟。
今天莫老師有種主場作戰(zhàn)的輕松,深入淺出,精彩事例不斷,興致所至還哼唱兩句,大家隨之開懷一下,有種屋外寒風吹,屋內暖洋洋的氣氛。
一個結束意味著另一個的開始,期待老師更精彩的分享。
、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dushubiji/1090221.html
相關閱讀:高老頭讀書筆記優(yōu)秀范文
教師讀書筆記范文精選
西游記讀書筆記1000
查理和巧克力工廠讀書筆記400字
《培養(yǎng)天才藝術家的父母必讀》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