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愛和自由》讀書筆記_4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讀書筆記大全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前言
在帶孩子這個問題上,我們不能以現有的經驗對待孩子,因為現有的經驗是我們成長的結果,那可能不是愛。
兒童的智力來自于感覺,他們的感覺經驗成人無法替代。
第一章 兒童帶著什么來到這個世界?
人的成長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心理的成長過程,而不是一個智力的成長過程,智力成長是附著在心理成長之上的。
第二章 兒童認識世界的第一步
實際上技能不重要,6歲以前兒童根本就不用學習任何一門技能,他所要學的是掌握技能的方法。
詞語撲捉住了感覺,穩(wěn)固了感覺,清晰了感覺,加深了感覺,是模糊的稍縱即逝的感覺成為明晰的屬他的對象。這個東西就叫做“智力”。
第三章 智力來自哪里?
一個蒙特梭利教師成功的第一步就是當他她拿出一樣教具,這個班里只有一兩個孩子對它感興趣,而不是全班孩子都不上去,那你教育的第一步就達到了。
個性,跟創(chuàng)造力是畫等號的。
有個性的人是指在思維上,在整個生存狀態(tài)上跟別人不一樣。
第四章 兒童必須自己感覺
理性提供了最初的動力和能量。各種印象被整理、排列起來服務于理性,兒童吸收他的最初的印象來扶助理性。
第五章 不同品質的智力
兒童保留他所得到的清晰印象是絕對必要的,因為只有當這些印象清晰,并且對它們進行了區(qū)分之后,他才能形成自己的智力。
被打罵的兒童在建立某一概念時,他的眼睛看到的不是一個客觀的現實,而是受刺激后的事物,世界就不是原本的世界,而是經過他加工的世界,壓力使得孩子在把握事物時產生偏差,不能高度理解本質問題?嚯y,降臨到了孩子頭上。
那些得到愛和寬容的孩子在組織自我的過程中,因為區(qū)分能力沒有受到傷害,他們對事物的把握清晰、準確,并能很好地確定下來。
如果你感知到孩子的心理,你跟他說了,這個問題就不做一個問題而存在了。
第六章 為什么兒童喜歡重復做一件事?
“如果反復進行練習,就會完善兒童的心理感覺過程!薄胺磸途毩暿莾和闹橇w操!
教育兒童要從現實出發(fā),從具體出發(fā),從事實出發(fā),從生活出發(fā),盡量避免想象,這是模特梭利方法的重要原則。
教師教學時說的話必須要簡單,只引起名稱和他代表的物體或抽象概念之間的聯想。
第七章 智力的真正內涵
哭除了表達情緒,又是兒童心智未及的一種表現。
我們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一定要嚴謹和科學。如果你不嚴謹和科學,你可能就毀了孩子一輩子。
幼兒教師不能是一般意義上的教師,他應當是一個真善美的心理學家。
教師要準備的不是教具、教室的環(huán)境,而是自己的精神,這才叫真正的準備。
拿東西歸位,通過這樣的行為形成兒童的秩序感,然后為他的數學學習做準備。
我們需要用愛的方式逐漸地幫助孩子形成一個有序的環(huán)境,隨著孩子的成長我們和孩子一起照顧環(huán)境,然后幫助孩子,讓孩子自己照顧環(huán)境。
智力主要表現為歸納和演繹。演繹在生活中叫做“邏輯”。
孩子每一階段的生命不是空白的,它是由一個又一個敏感期建立起來的,他不發(fā)展這一方面,必然發(fā)展那一方面。
人的發(fā)展應該是全方位的。人與人的差別在于對世界的感覺,你的感覺越細膩,越豐富,你生命的狀態(tài)會越好,你的感覺越粗糙,越簡陋,你的生命狀態(tài)就會越低。
第八章 感覺訓練是兒童智力發(fā)展的唯一途徑
6歲以前的兒童主要進行感覺訓練。
兒童是自我教育的。
兒童的生命絕對不簡單,生命內在的運作是極其的智慧和神秘,沒有人能教得了兒童。
第九章 愛是土壤,愛是陽光,愛是兒童成長的一切
母愛的真正本質在于關心孩子的成長,這也就意味著關心母親和孩子的分離。
父母越愛孩子,孩子也就越不依戀父母。
情緒往往是衡量愛的關鍵。
愛是兒童成長的最好食糧。
讓一個生命正蓬勃發(fā)展的孩子用心計獲取愛是可悲的。
家長如何學會愛孩子?你必須看一些經典的書籍,了解兒童的成長規(guī)律和精神的建構過程,明白人類的成長實際是精神成長的過程。
愛是什么呢?“愛是忍耐,愛是慈祥,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夸,不張狂,不做無禮的事,不求己意,不動怒……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的等待”。
“兒童是成人之父,兒童是人類之父,兒童是文明之父!
第十章 從愛走向獨立
愛是孩子獨立的前提,獨立是孩子被愛的結果。
一個快樂的孩子不會搞破壞,一個快樂的成人也不會去破壞?鞓返娜祟惒粫呢敻、破壞環(huán)境、發(fā)動戰(zhàn)爭,他們只會有建設性的行為。
第十一章 “教”孩子可能就是奴役孩子
第十二章 應該怎樣理解孩子?
在人的一生中,拿出6年時間給孩子,并通過孩子發(fā)展自己,是最有價值的。
第十三章 自由與紀律
紀律必須是建立在自由的基礎上。
專注是思維活動,專注產生智慧。
第十四章 放下陳舊落后的教育經驗,走向理解的愛
警惕自己的潛意識,把潛意識提升上來,才叫真正的愛。
每一個孩子都會以自己的能力衡量他活動的范圍,通過這種衡量,他以后就能把握自己的行動,并正確地決定下一步的行動。
愛孩子這個問題,重要的就在于我們不能以現有的經驗對待孩子,現有的經驗早已過時了。
如果你愛孩子,你就應該讓孩子按照自己的生命要求去發(fā)展。
兒童依靠吃來認識世界,在6歲以前,這是他認識世界的主要途徑。
愛孩子需要學習,學習用正確的科學的意識取代過去從生活中積累下來的潛意識,然后再把正確的意識變成潛意識。
人的成長依靠什么呢?法律?道德?良心?都不是,依靠發(fā)自內心的愛。
當我們了解一個人時,我們通過他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就能知道他的狀態(tài),人格狀態(tài)越統(tǒng)一的人,他的思想、語言、行為三者就越能融為一體。
第十五章 發(fā)展心智與掌握知識
幼兒期學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讓兒童自己發(fā)展自己的心智、生命、認知能力、認知技巧,這是最重要的。
沒有錯誤的孩子,只有錯誤的成人。
第十六章 “愛和自由”的教育實踐
兒童的審美高于成人。
“簡潔”是幼兒教學的妙法,它使語詞袒露,直指對象。
學會等待帶給孩子的益處是驚人的,孩子因為學會等待變得能夠處理許多問題,并從而建立良好的道德習慣。
老師所用語言必須規(guī)范,不能今天說“等待”,明天又換另外一個詞。
任何人都沒有暗示、強迫孩子把東西給別人的權利,也不能用夸獎和贊賞來刺激孩子把自己的東西給別人。
成人用語言來教育兒童沒有太大用處,但在動作的過程中,兒童會形成自己的經驗。
教師只是一個啟發(fā)者、觀察者、環(huán)境保護者,而不是教兒童怎么做。
第十七章 因為有愛而順從,因為有意志而能夠順從
我們談論到兒童品格時,都要談到兩點,一是順從,二是意志。
兒童的品格、人格、智力的形成,完全依賴于他自己,根本不依賴成人。
零到6歲發(fā)展精神胚胎,把精神胚胎實體化的這個過程是建設性的。
兒童必須通過生活自立而獲得身體上的獨立;必須通過自由的選擇而獲得意志上的獨立;必須通過不受干擾的工作而獲得思想上的獨立。
意志只有憑借一個人自身的力量才能得到發(fā)展,兒童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意志力是在他們自發(fā)的活動中建立起來的,并不依靠我們沒完沒了的說教,我們不能把兒童的意志和想象閑置,意志一旦被閑置起來,一個人就會失去了成功的品質。
第十八章 孩子達到順從的三個階段
所有的兒童發(fā)火、發(fā)脾氣都是有原因的,都是因為某種需求、某種發(fā)展的愿望沒有得到滿足。
順從的第一個階段是:兒童能夠順從,但并非總是如此。順從的第二個階段是:兒童不再因缺乏控制而導致障礙。第三階段,兒童會渴望順從,這時順從只是轉向他認為優(yōu)秀的人。
第十九章 兒童的優(yōu)秀品格如何形成
不道德不是來自于道德本身,而是來自于他的意志,他控制不住自己。
正常的孩子,他不愿跟隨便什么人都接觸,因為有些人不理解他。
一個人的能力并不取決于他讀了多少書,而取決于他人格的完善,這樣人在心理上沒有障礙。
沒有障礙的人身上有一種力量,這種力量驅使他把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一件事上,他一心一意要把這件事辦好。
第二十章 怎樣努力才能為孩子創(chuàng)造好環(huán)境?
孩子就是這樣學習知識的,在快樂中不知不覺學會,并把這種素質、這種能力自覺運用到他一生的生活中。
兒童是從哪兒獲得能量的?兒童依靠我們的愛而獲得安全感發(fā)展他自己。如果我們不能給兒童足夠的愛的能量,兒童就不可能發(fā)展得很好。
兒童時期是屬于自然的一部分。
你只要不斷發(fā)展自己,你就能夠達到一定的水平。
第二十一章 關于“吃”的生理和心理問題
給孩子建立一種別人的東西不能動、自己的東西可以自由支配的道德觀念。這種秩序(可能還沒成為觀念)一旦建立,就是一個生活的基本準則,也是道德的萌芽。
經濟條件的好壞在我看來并不影響孩子的發(fā)展,錢多錢少都沒有關系,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條件決定給孩子買東西的錢數。問題的關鍵在于你是否把選擇的自由交給了孩子。
第二十二章 孩子的問題出在哪兒?
兒童所有的欺騙都有一個根源,兒童不能實現他發(fā)展的原始計劃,在他的發(fā)展期遇到了一個有敵意的環(huán)境,他的潛在能量本應該通過實體化的過程展現出來。
兒童在兩歲左右的時候會不斷地,去尋找一些會動會響的東西玩。
心靈本身應該是通過自發(fā)的體力活動來塑造。
兒童的整個心智發(fā)展是一個活動的過程,他就是通過自己做來發(fā)展自己的心智。
父母對兒童真正的愛就是關心他的成長。
游戲就是游戲,當我們試圖把知識放入游戲中,久了就會出現學習上的心理障礙。
第二十三章 蒙氏教育思想適合中國的孩子嗎?
觀念與方法都不能忽視觀念重于方法觀念決定教育的走向。
附錄
孩子明確地知道,你話說了一套,背后還存在著另外一套,兒童的狀態(tài)是直接了解你背后的那一套。
我們從小是被權威斗爭出來的孩子,我們成人之后,自然會沿用這套模式,我們變得都不會跟孩子說話了。
兒童只有在童年成長的過程中受到了父母的關注和愛,受到了父母的重視,在他0~12歲期間,在他所在的幼兒園和學校里,得到了這樣作為人的尊重,這種愛、這種價值感才會牢牢地構建在自己的生命中。
愛必須學會表達出來,愛必須學會表現在動作中,愛必須學會表現在跟孩子每一個擁抱上,每一個眼神里,每一個感覺中,這樣兒童才可以收到愛。
40歲的時候,人的成長才完全,一個循環(huán)到40歲完成,生命真正的意義才重新開始。
自由是指兒童的行為、心理、意志、情感不受外力的支配和壓迫。
靠規(guī)則來管理你的孩子,靠規(guī)則來管理你的家庭,你要跟孩子有一個約定,夫妻兩個人要有一個約定,在這個約定之內是不能走出去的。
6歲以前的兒童,如果他的行為會傷害到別人怎么辦?我們不是指責他,說“你看你又這樣了”,而是把他抱起來走開。我們每一次把他抱起來走開,孩子的內在會整合的,孩子會想:“我每次做這個事情,好像就不可以,我每次做這個事情,我媽媽就會把我抱走!彼韵麓尉椭涝撛趺醋隽。
規(guī)則不是桎梏孩子的,規(guī)則是保證每個孩子在生存環(huán)境中都能夠獲得愛和自由,獲得尊重。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dushubiji/1106346.html

相關閱讀:讀書筆記300字:《丑小鴨》
紅樓夢讀書筆記5000字
《成長的天空》讀書筆記
《幸福的修煉》讀書筆記
高爾基《童年》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