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中國政治思想史》讀書筆記點評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讀書筆記大全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所謂政治思想,不過是這政治或者說王權或君權如何產生,又如何運轉的——運轉當然是你制定什么樣的政策還有法律治理或是統(tǒng)治這個國家(天下),說具體一點就是治理或統(tǒng)治這個天下的蕓蕓眾生。就前者而言,就是先分封天下的分封建制,這個政治制度是如何實現的,同時又是如何運轉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帝國制(皇帝制,秦以后)也就是這郡縣制是如何建設的,又是怎樣運轉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同時這個帝國制又是怎樣的治理國家的——儒教立于思想綱常,法律立于國家制度外予以規(guī)范。至于到了近代西學東進,一套政治思想(共和、民主、法治)進入中國,沖擊中國的政治體制,卻引發(fā)不斷的政治變故,最后還是強權政治那一套管用,中國的政治體制以一套新的意識形態(tài)為精神紐帶,建立黨國一體的政治體制,進而達成了國家的秩序與穩(wěn)定,而后開始了治國的一些列現代化的經濟政策——工業(yè)化的生產力加計劃經濟的生產方式,最后在強權的支配下通過改革開放達成市場經濟發(fā)展中國經濟現代化的政策,至于法律那當然是要適應這個經濟生產方式的轉型需要,可因為這個黨國體制的存在,法律作用的上升十分緩慢,且還要受制于權力的支配。
就那個先秦古代分封制時代,中國基于游牧還有漁獵經濟轉向,人民確立了因地而居的小農生產方式,這就出現農耕經濟基礎上的分封制的治理如何進行的,雖然政治上以分封確立了,但國強與民富如何實現,換之于政治上如何治理了,這時各類治國思想應時而生,什么農家、儒家、道家、兵家、陰陽家、墨家,它們共同回答的問題是,國家如何不打仗,國家如何強盛。
經過春秋、戰(zhàn)國大混戰(zhàn),國家統(tǒng)一于帝國政治的秦朝了,這國家這么大如何不亂就是永保秩序與統(tǒng)一,還有這個政治與人民的關系如何處理,就是當時最大的政治了,于是廢除封建成了歷史的選項,這靠法家的思想,但法家太過猛烈,秦朝二世而亡,劉邦得天下處理與人民的關系,采取黃老思想無為治國,國力大增,可分封形成的政治緊張出現了,只好在漢武帝時徹底鏟除。正好,邊患的問題突出了,是安撫還是剿滅,漢武帝有了財力,也有了政治統(tǒng)一,無力剿滅成了既定國策,可過度消費民力,導致社會矛盾異常緊張,他漢武帝晚年不得不反省了。
以后的中國歷史,就是在龐大的帝國(人多、疆域大)、農耕生產力與生產方式、與民族關系、如何確保帝國政治行王道、去霸道、有序運行上面提出自己的政治思想與主張了,不過時代的具體背景不同,這政治思想的具體內容存在差異,如宋朝商業(yè)發(fā)達、文化發(fā)達,莫不與帝國的開國者趙匡胤揚文息武直接相關,但恰恰又碰到了一個或幾個強大的游牧民族建國與宋對抗,于是如何處理與遼金西夏的關系成為極重要的國策,這個政治思想就要體現了。
至于明清一個統(tǒng)一的大帝國各自運行了兩百多年,主要的任務是處理內政,國家的政治思想早已在前人的不斷總結中日漸成熟,沒有了創(chuàng)新,也就只好支配這個帝國政治與農耕經濟互為表里的運行,只有外族更先進的經濟生產方式與生產力的沖擊爆發(fā)出與此相適應的政治思想了
——梁木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dushubiji/1113960.html

相關閱讀:魯迅作品讀書筆記摘抄
《山羊不吃天堂草》讀書筆記
《呼嘯山莊》讀書筆記
《格列佛游記》讀書筆記摘抄
讀書筆記大全-海燕之歌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