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小學畢業(yè)后趕上十年動亂,父母讓我回老家河北省安平縣的南牛具村。在那里,我在一個遠房哥哥帶領(lǐng)下偷偷去了學校圖書館,說“偷偷”是因為門窗都被釘死了,是我那遠房哥哥砸開一扇后窗。我和他每天都去,貪婪地閱讀。在那里我結(jié)識了法國作家巴爾扎克和雨果,還有美國作家德萊賽和杰克倫敦。有一次偶然機會,遠方哥哥從一摞書里遞給我一本中國作家林予寫的《雁飛塞北》。他說,你別總看外國人寫的,看看中國人寫的東北故事。我一讀就喜歡,竟然偷偷帶回來。遠方哥哥看到很生氣,喊著:“不是說好了不能帶出來嗎?這要是讓人逮住了,那就是偷竊,懂嗎?”后來我當兵去了北京,想起來林予寫的就是我們鐵道兵在北大荒的事情。其實,那里的一段戀愛故事,觸動了我那荒蕪的男女情感的土壤。
我從部隊轉(zhuǎn)業(yè)到天津群眾藝術(shù)館,猛然間走進館里的圖書館,一屋子的書,讓我有撲到大海里的感覺。在那里,我喜歡上了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特別是他的《象棋故事》,讓我如醍醐灌頂。我才明白小說是這樣寫的,而且他的思維方式給我捅開了七竅中的三竅。我覺得他描寫戰(zhàn)爭,描寫人性,描寫世界,是完全不受別人觀點左右的。我就琢磨自己為什么總是跟在別人的屁股后面去跑去想,沒有自己的任何個性。后來又開始喜歡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覺得那么新奇。再后來跟文友聊天,發(fā)現(xiàn)大家喜歡的作家居然都差不多。我苦惱,覺得為什么我們喜歡的都一樣呢?到后來有很多人給我介紹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我讀了一遍就放下了,因為我覺得我要讀我喜歡的。漸漸的,我開始從小說中游離,喜歡讀散文,梁實秋、朱自清、徐志摩、林語堂等,其實我就是想入境。我所說的入境是讓自己浮躁的心平靜下來,多思考一些問題。后來就演變成欣賞,純粹的閱讀。慢慢開始悟一些思想,品一些道德。
我覺得讀書,讀好書,讀對書,都是一種信仰,就是你的追求。不是抽時間讀,或者拿讀書當做消遣,甚至拿讀過的書當本錢去炫耀。讀書就是一種境界,你讀的書越有品味,就意味著你的品味開始提升。我所說的品味,不是作家有多高的知名度,或者是不是世界名篇,關(guān)鍵是能不能引領(lǐng)你的閱讀興趣。
我讀書有些偏好,那就是總想營造一點讀書氣場。比如聽點音樂,比如不能坐在太舒服的椅子上,比如要趕上一個有心情的好天。我不喜歡喝茶,但我總希望茶的味道熏染在周圍。讀書時是不能有嘈雜的聲音的,如果有,我也要通過讀書把這些干擾排擠掉。讀到一本好書時,我會情不自禁地喝彩,即使別人會驚訝地看我。這就跟看戲一樣,是需要宣泄出來的一種幸福。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dushubiji/1120657.html
相關(guān)閱讀:紅星照耀中國讀書筆記大全
教師讀書筆記《將觀課議課變成有目的的研討活動》
《討厭黑夜的席奶奶》讀書筆記
《巴菲特的新主張》讀書筆記
《愛的教育》讀書筆記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