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說《史記》讀書筆記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讀書筆記大全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說:“網(wǎng)羅天下放失舊聞,略考其行事,綜其終始,稽其成敗興壞之紀,上計軒轅,下至于茲,為十表,本紀十二,書八章,世家三十,列傳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闭f來容易,卻是工程浩大,內(nèi)涵豐富,非常人可以解得,筆者借助史料,試作簡釋。 一、“成一家之言” 1、 體例: 司馬遷不宗一書,不祖一體,參酌各種典籍體例短長,獨創(chuàng)出五種體例而“成一家之言”。 本紀:編年,廣載軍國大事,摘載詔令制誥,象征歷史發(fā)展的統(tǒng)緒。其義有五:①“本紀”為法則、綱紀之意,“綱紀庶品”,故為最尊貴的名稱;②“本紀”為記載天子國君之言事所專用;③“本紀”是“網(wǎng)羅萬事”的,即國家大事無所不載,與一般人物傳記有別;④“本紀”記正朔,象征天命攸歸,編年記事使敘列的事件、興衰發(fā)展的線索分明;⑤《史記》效《春秋》十二公,故為十二篇。 表:以紀、傳相為出入,凡列侯、將、相、三公、九卿、功名顯著者既為之立傳,此外大臣無功無過者,傳之不勝傳而又要不容盡沒則記于表!氨怼敝鉃椋孩俦黼[微之事,使之鮮明;②擴大紀、傳的記事范圍;③表與紀、傳互為經(jīng)緯,是聯(lián)系紀、傳的橋梁。 書:分門別類的文化制度史,記載典章制度和文化發(fā)展。 世家:述開國承家的諸侯,其義有三:①記諸侯列國史;②載傳代家世;③與“本紀”同體,因有別于天子等第而別名“世家”。 列傳:借記事立論及解經(jīng)之書命名為“傳”,用以傳人,記功臣賢人之言行以注“本紀”,表示人臣拱衛(wèi)主上;“列”即眾多人物之傳的序列,故稱“列傳”。 2、 破例: 無例述史則無規(guī)范,必將流于泛濫。死守成例,則不能曲盡豐富多彩的歷史內(nèi)容,勢將流于呆板。因此立例又有破例。 如高后孝惠時,惠帝垂拱,呂后稱制,立《呂太后本紀》,不立《惠帝本紀》,惠帝附于呂后紀中。不為楚王熊心立“本紀”,將其事跡附于《項羽本紀》中。項羽雖未成為一代帝王,但他在推翻秦朝時,成為一時發(fā)號施令的霸主,貢獻非凡,立“本紀”比之以帝王。 為褒顯漢帝后妃及漢初蕭何、曹參、張良、陳平、周勃等開國功臣,為他們立“世家”。漢初叛國諸侯降為“列傳”,以示貶抑。周初管叔、蔡叔雖謀叛逆,后因其悔改,復封為諸侯,仍立《管蔡世家》以勸善。 秦暴政的推翻,陳涉發(fā)難之功彪炳千古,故立《陳涉世家》?鬃与m非諸侯,但在文化上貢獻重大,政治上有撥亂反正的劃時代意義,“為天下制儀表,垂‘六藝’之統(tǒng)紀于后世”,立《孔子世家》。 3、 互見法 : 互見法是將一人事跡、一件史事分散在數(shù)篇之中,參錯互見,彼此相補,互文相足。將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進行普遍的聯(lián)系和對比,抽出人物、事物最本質的部分組織材料,突出中心,將枝葉蔓延的材料互見于他篇。讀者須把全書各體之間相關篇目聯(lián)系起來,貫通為一個整體。 五體互文相補,紀傳為經(jīng)緯組成骨架,年表有如神經(jīng)脈絡貫穿其中。本紀摘載詔令、奏議、軍國大事,世家、列傳詳記史事本末。編年以時為主,史事記載年月分明,紛繁事變備于一編,形于目前;紀傳志表分合,類例嚴謹,能容納豐富的史事內(nèi)容。 當名分與事實間有矛盾時,既要忠于歷史,又不能違反名分改造檔案,就可用互見法補救,正名實而于回護中不失歷史之真。如秦始皇的出身,在《秦始皇本紀》中記載始皇之父莊襄王子楚在趙為秦質子時,娶呂不韋愛姬而生始皇;在呂不韋的傳記中載呂不韋獻已有孕之姬于子楚而生始皇。兩相對照,可知秦始皇實為呂不韋之子,而名為莊襄王子,以呂不韋傳記其實,始皇本紀書其名,回護之也。 4、 詳略處理原則: 詳今略古,詳變略漸,其共同精神是著重寫變革的歷史,目的是著眼于現(xiàn)實和未來,以古為鑒。詳今略古:全書一百三十篇,三千年歷史,而五帝三代兩千多年的古代史,只寫五代、夏、商、周、秦五個“本紀”,三代、十二諸侯兩個年表,伯夷、管晏、老子韓非、司馬穰苴、孫子吳起、伍子胥、仲尼弟子等七個人物列傳,共十四篇,書七篇,世家十二篇,以及五個民族史傳,總計寫古代史的篇目為三十四篇?蓛H百年漢史就占了六十二個專篇,兼及漢史者十三篇,共七十五篇,過了半數(shù)。詳變略漸:詳變革歷史而略升平之世。綜觀全書,特詳四個階段的歷史:西周建國史;戰(zhàn)國之世的變化歷史;秦漢之際的變革歷史;武帝建元、元封之間的變革歷史。四段變革歷史加起來不到三百年,僅占近三千年歷史的十分之一,篇幅卻超過了四分之三。 二、“通古今之變” 篇目排列的原則是:時代為序,以類相從。時代為序,尊重歷史運動之先后順序及連續(xù)性,勾勒歷史發(fā)展之線索,創(chuàng)立通史之體例,以“通古今之變”。以類相從,以歷史類比法縱橫排比,探尋治亂興衰之規(guī)律。 1、 十二本紀內(nèi)容: 劃分歷史為上古、近古、今世三階段。五帝、夏、商、周等四篇寫上古史,合稱五帝三王,中心表現(xiàn)儒家宣揚的“德治”的興衰。秦、始皇、項羽三篇寫近古史,中心表現(xiàn)春秋戰(zhàn)國以及秦漢之際霸政興衰的歷史。漢代諸帝五篇寫今世史,中心表現(xiàn)漢家得人心歸附而興起——劉邦仁而勝項羽,呂后天下晏然,“文景之治”,武帝時勢一變初露衰敗端倪。從十二本紀的王跡興衰變遷中總結規(guī)律:民心向背決定著事勢的發(fā)展。 2、 十表內(nèi)容: 與十二本紀互為經(jīng)緯,展示天下大勢,亦為全書綱紀。劃三千年史為上、近、今三段五個時期。上古為《三代世表》和《十二諸侯年表》兩時期。近古分為《六國年表》和《秦楚之際月表》兩時期。漢世諸表為今世一個時期。 3、 八書內(nèi)容: 禮、樂、兵、律歷、天官、封禪、河渠、平準,系經(jīng)國之大政,列專題載述。禮為維系等級秩序的治國頭等大事,列為八書之首。禮樂相輔為治,《樂書》與《禮書》并列,漢武帝與民爭利,故以《平準書》(集中批判橫征暴斂的經(jīng)濟政策)殿后。 4、 三十世家內(nèi)容: 總體以時代為序,同時以類相從。從《吳太伯世家》至《鄭世家》十二篇,載周初對屏藩之臣所封的諸侯。趙、魏、韓、田敬仲四篇為一組,載戰(zhàn)國以暴力奪諸侯的事跡?鬃印㈥惿、外戚三篇破例為體,打破時代序列相并為一組。漢代諸侯世家,宗室與功臣分列。 5、 七十列傳內(nèi)容: 四種類型——專傳、合傳、類傳、附傳。專傳指一人一傳,二人以上為合傳,以類標題為類傳,未入傳且標題的人物為附傳。正附傳表示人物的主次?傮w序目基本以時代為序,以類相從也占相當比例。戰(zhàn)國四公子并列,蘇秦張儀并列,呂不韋、李斯、蒙恬與刺客四傳為一組,前三人靠暴力輔佐秦國興起,不得好下場;刺客反暴力,穿插其間,對比見義。白起、王翦有大功于秦,白起坑降而冤死,王翦無此暴力而善終,二人合傳以對比。讀書筆記()但白起又不同于李斯、蒙恬的輕暴百姓,將王翦前置白起傳,使二人傳與李、蒙留下距離區(qū)別于暴政人物。循吏、汲鄭、儒林、酷吏四傳兩兩對比。循吏傳無漢時人,酷吏傳無漢以前人。汲鄭古樸耿直而不喜儒,武帝倡儒學而多用酷吏,以強烈對比嘲諷時政 !恫牧袀鳌分糜凇傲袀鳌逼,頌“奔義”“讓國”,譴責“爭利”“爭國”。 總之,“本紀”側重載述朝代興亡及政治演變大勢;“表”側重闡發(fā)歷史發(fā)展的階段大勢;“書”側重探討天道觀和典章制度的演變,并指稱時政;“世家”側重表彰維護國家的統(tǒng)一和安定的諸侯;“列傳”側重記載各色人物活動對歷史的貢獻,反映廣闊的社會生活。 三、“究天人之際“ 1、 作《史記》的實錄精神: 其文直,其事核。要求史家作史有據(jù),全面占有資料,承認客觀事實,全面而系統(tǒng)地直書史實,不作任何曲筆或漏略;并且不隨從流俗和習慣,對訛傳的史實要作細致的考查和考證。如李斯對秦有大功卻被五刑而死,天下多稱其冤!妒酚洝酚檬穼崡l列李斯輔秦國統(tǒng)一六國、建立制度的功績,同時也記述他因貪重爵祿與趙高合謀助二世為虐,改變了歷史的進程,成為天下罪人,死雖慘但不足惜。 不虛美,不隱惡。要求史家具有求是存真的高尚史德,善惡必書且明是非,對史事人物褒貶愛憎要恰如其分,不作全盤肯定或全盤否定,而是原原本本地講清楚人物行事和客觀事物的變化發(fā)展。如肯定項羽滅秦之功,塑造其叱咤風云的英雄形象,也揭露批判其殘暴不仁。只有實錄的歷史才能提供真正有益的教訓,使歷史起到鏡子的作用。 書法不隱,史家直筆,貴在對現(xiàn)實生活不合理的批判勇氣,愛憎分明的立場,直言不諱的膽略。否則就沒有史德,也就沒有史家的地位和歷史價值。 2、 “五體”數(shù)目解: 人有五指、五官、五臟、五體等,數(shù)字之五頗有神秘色彩,推而大之為五行,五行運動而成大道,故《史記》以五體為例。 十二本紀象一年十二月。十表象天之剛柔十日【剛柔十日,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剛柔十日,是指《禮記·曲禮上》所云:“外事以剛日,內(nèi)事以柔日。”疏曰:“甲丙戊庚壬為剛。乙丁己辛癸為柔。先儒以外事為治兵,然巡狩朝聘盟會之類,皆外事也。內(nèi)事如宗廟之祭,冠昏之禮皆是!焙髞碛痔岢鰟側崾盏木唧w內(nèi)容,以供人們擇日行事。謂十日有五剛五柔,亦即五陰五陽。以甲丙戊庚壬五日為剛(陽)日,乙丁己辛癸五日為柔(陰)日。剛日又叫奇日。廣義剛柔十日,當指歷法。司馬遷的《史記"律書》釋十干曰:甲者,言萬物剖甲而出也;乙者,言萬物生軋軋也;丙者,言陽道著明;丁者言萬物之丁壯也;戊者,豐于戊;己者;理紀于己;庚者,言陰氣庚萬物;辛者,言萬物之辛生;壬,懷任于壬;癸,陳揆于癸。這表明十干是對應年周期的,是司馬遷對歷法的創(chuàng)見和發(fā)明。張守節(jié)所說“象天剛柔十日”是指司馬遷運用天象與歷法相對應的歷律來統(tǒng)一紀年,以記封建世代之終始】,以記封建三代始終也。八書象一歲八節(jié),記天地日月山川禮樂。三十世家象一月三十日,二十八星宿環(huán)北辰,三十輻共一轂,運行無窮,以此記世祿之家、輔弼股肱之臣忠孝得失。七十列傳,象一行七十二日,言七十舉全數(shù),余二日象閏余,記王侯將相英賢略記功名于天下,可序列也。合一百三十篇,象一年十二月及閏余也。五體篇數(shù),皆與歲時相聯(lián)系,象歷史之無限運行,亦即將古今人物編輯于五行運動之中,以“究天人之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dushubiji/1121932.html

相關閱讀:《娛樂至死》讀書筆記
《我的晃蕩的青春》:那些讀書的快樂和痛苦
讀書筆記:一生一世美人骨
讀書筆記大全-赤壁之戰(zhàn)讀書筆記
《叫魂》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