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莊子種的三棵樹讀書筆記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讀書筆記大全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讀書內(nèi)容:《莊子??》(南懷瑾著)“人間道.第四”、“德充符?第五”、“大宗師?第六” 今天看到莊子講了三棵樹的故事。
第一棵樹長在一座廟宇旁邊,“其大蔽牛,?之百圍”,“觀者如市”。木匠師傅過而“不顧”,“遂行不輟”,因為它是“不材之木”,“無所可用”,不能造船,造棺木,也不能用作門窗柱頭,甚至做器具都不行。 第二棵樹“結(jié)駟千乘,隱將芘其所?”。樹冠非常大,可以遮蔽四千駕馬車,但觀其枝、根,同樣不能為棟梁、棺木,同樣也是“不材之木”。 第三棵樹應(yīng)該是“楸柏!钡壬系群脴,卻在“拱把而上”、“三圍四圍”、“七圍八圍”之時接連被斬,以用做跳板、大門、棺木,“故未終其天年,而中道之夭于斧斤”。 乍一看,不知所云,莊子花了那么大一堆篇幅講樹,還一而再再而三,這是不是在瞎扯淡、注水掙稿費?當然不是,仔細對比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這里面有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兩棵“不材之木”不知道生存了多少年,都快要成樹精了,而唯一一棵有用的樹卻不斷被索取價值,長一段斬一段,再長再斬,直至嗚呼哀哉,這不是欺負老實樹嗎? 那么莊子是想為這棵棟梁樹打抱不平嗎?非也非也,再仔細看看這三棵樹,其實皆有所指。莊子擅長寓言,這也算是一種以物喻人吧。我們分別來看看他是怎么做到的。 先來看第一棵樹,它的確沒有任何過人之處,但人家長對了地方啊,生于廟宇之側(cè),便是沾了菩薩的光,誰敢在菩薩眼皮底下殺生啊,于是乎,便一路茁壯而成,因為外人不敢對之摧折,反而悉心照顧,所以長得根深葉茂,越發(fā)風姿卓越,善男信女見了,更當做菩薩保佑,愈發(fā)供奉有加,如此一來,廢材搖身一變,就做了神樹。這種生來便占據(jù)天時地利的,便如某些王孫貴族,世襲罔替,不需要太多經(jīng)天緯地之才,生來便是十指不沾泥的,有祖輩余蔭庇佑即可。查爾斯王子、劉阿斗便屬這類。 再看第二棵樹,他沒有爹拼,沒有佛罩,又沒有半點兒用處,可以說是爛命一條,但他卻有一個優(yōu)點,樹冠大,能遮陰蔽日,下面可以同時容四千駕馬車休息呢,可謂大樹底下好乘涼。這種蔭涼其實比喻的是一種胸懷,大肚能容,容盡天下之士,有這種包容之量,便是一種大用。就像漢高祖劉邦,論謀略,他不及張良,論糧草,他不及蕭何,論戰(zhàn)事,他不及韓信,以一介市井無賴,百無一用,卻能盡天下英雄為他所用,開創(chuàng)了一代大漢王朝,所仗的便是這種包容。所以,莊子在這里想要提倡的“不用之用”,這樣的樹木比喻的乃是開國帝王,劉邦、朱元璋便屬這類。 最后來看第三棵樹,這是典型的棟梁之才,也是世人最熱衷的一類,但是在這三棵樹里卻是境遇最悲慘的一個,不但屢遭刀斧,還英年早逝,不得善終。這個很容易讓人想到“能者多勞”一詞,樹也好,人也好,一旦成為棟梁,似乎便只有一種命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們往往為生命所累,過度透支了體力甚至生命。這樣看起來似乎很不公平,很有意思的是,明明知道有這樣的不公平,我們還是前赴后繼地期望自己或后人成為棟梁之才,是不是很有些諷刺呢。唯有當事者知其辛苦,所以蘇東坡曾寫下“人人都說聰明好,我被聰明誤一生”的警句。但是,不在其位的人往往只看到高位者的風光,又有幾人看到他們的付出甚至犧牲呢?所以這一棵樹指的是將相要員。諸葛亮、王安石便屬這類。 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樹人樹木之道,表象不同而實質(zhì)相近,都可“一以貫之”。當我們拼命想要培養(yǎng)棟梁之才的同時,也須想想禍福相依的道理,培養(yǎng)棟梁所為何因?卻僅僅是求名求利,那真是可能聰明反被聰明誤,若是求實現(xiàn)自身價值,那便是知其不可而為之,但求心之所安。同樣,在恨鐵不成鋼的同時,也要想到“不用之用”,也許,他沒有你想要的那種用,但是若找出屬于他的用善加引導,發(fā)揮出“不用之用”,反而歪打正著了呢? 如是,不管樹木還是樹人,順其自然,因勢利導,一切皆有可能。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dushubiji/1156457.html

相關(guān)閱讀:《平凡的世界》讀書筆記2000字
《高貴的施舍》讀書筆記500字
紅巖讀書筆記800字
高中生《孟子選注》讀書筆記
《大森林里的小木屋》讀書筆記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