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需要”試誤“,需要”不聽話“。不允許孩子犯錯誤,要孩子事事聽命于家長,就猶如不允許學走路的孩子摔跤一樣,是以暫時的,表面的完美取代長久的,內在的完善。
打了碗,尿了床,往墻上亂畫等等,所有這些小事對小孩來說都是正常,大人也應該覺得正常,不應該表現出吃驚,開個玩笑,就能化解孩子的尷尬。除了這些小事不要大驚小怪,在”大事“上小孩”犯錯“,大人也應該是同樣的態(tài)度。
小孩在成長過程中,有很多”決策失誤“,這些”失誤“可能會給我們帶來一些麻煩,甚至會增加一些我們的經濟負擔。但是,請不要指責或者懲罰他們,最多簡單的和他們分析一下事情,有時甚至連簡單的分析也可以免了。因為每個”失誤“本身就是最好的教導,小孩只要感覺到不對了,就一定會從中收獲經驗和教訓。
要允許小孩在同一件事上犯兩次甚至更多次的錯誤,因為你要相信,沒有哪一次的錯誤是白犯的,即使是相同的錯誤,每一次的收獲也是不一樣的。
父母如果能一直給小孩一個自由成長的空間,使他的天性很少受到壓抑,內在的心理秩序不被打亂,那么各種潛能就得以蓬勃有序的生長。
對一個孩子來說,內心自信平和比謹小慎微重要;凡事有好奇心比凡事不要出錯重要;有自我選擇的勇氣比選擇正確更重要。
培養(yǎng)一個完全”聽話“的孩子是件可悲的事,當一個孩子事事聽命于家長,處處循規(guī)蹈矩時,那不是教育的成果,而是生命中隱伏的久遠的悲傷。
心理正常的幼兒往往比較自我,他應該更專注于自己想做什么,而不是考慮別人的評價如何!币粋被認可的孩子,他做人做事的態(tài)度是真誠的,他不必遵守一些不自然的規(guī)則和戒條,因此不需要過虛假的生活!薄狝.S.尼爾《夏山學!
在兒童教育中,欣賞和不許犯錯是無法兼容的兩種態(tài)度,不可能同時運行。一個不允許孩子犯錯的母親是不可能真正欣賞她的孩子的,她的夸獎只能發(fā)生在孩子做的令家長滿意的時刻,強化給孩子的是這樣的印象:家長滿意,你就有好果子吃;家長不滿意,就給你點顏色看看。這反而會導致孩子會花很多心思和能量來揣摩和迎合家長,消耗自我成長能量。
孩子從來沒有錯,只有不成熟。用“犯錯誤”來評價孩子的某種行為本身就是錯誤;以強制的方式要孩子符合成人要求,更是錯上加錯。不許孩子“犯錯誤”,本質上就是在剝奪孩子的自由。
家長是否給了孩子“犯錯誤權”,有一個試金石:當孩子做的不夠好時,你心里真正的想法是認為孩子有過失,并為此生氣;還是發(fā)自內心給孩子一個寬容的微笑,知道他有從這個過失中得到了經驗,并為此感到欣慰。錯誤的經歷同樣有正面的教育價值。
“失敗是成功之母”,在具體的教育生活中,在無關緊要的問題上,盡量不要給孩子糾錯。大致原則如下:
1.盡量減少對孩子的擺布,不要強行讓孩子接受任何他不愿意接受的事情。比如吃飯,比如問叔叔阿姨好等。
2.盡量滿足孩子的要求,哪怕孩子做的不夠好。只要沒有生命和健康危險;不損壞他人的利益——即在“道德”和“安全”的底線上,家長都可以放手,都可以給孩子自主空間。
3.如果特別希望孩子做出家長所期望的選擇,就不要讓孩子在“是”與“否”間選,不要給他說“否”的機會,而要在“是”的框架里給他一個A與B的選擇。
真正幸?鞓返暮⒆樱钦嬲@得了自由的孩子。他在生活中獲得了尊重,所以他學會了尊重,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他在生活中體味了寬容,他就不會小肚雞腸,頤指氣使,心胸狹隘;他在生活中很少受到干涉,所以他拒絕干涉,也不去干涉別人;他被當做一個獨立的人來對待,他就獲得了把控自己的力量,不被壞習慣操縱,有力量選擇健康的東西。
只要是正常的愛,給孩子再多也不會在孩子愛壞了。一個心智正常的孩子會知道自由的邊界在什么地方。他可能會由于缺少常識而出現小過失,但是會自動獲取經驗,自動校正自己的行為,使小過失成為積累經驗的重要。《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書筆記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dushubiji/1164295.html
相關閱讀:《長腿叔叔》讀書筆記1000字
《浪漫鼠德佩羅》讀書筆記600字
卡耐基《人性的弱點》讀書筆記(上)
《文化苦旅》讀書筆記1000字
初中生《歌德談話錄》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