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蹊作為晚得之子,自來生活優(yōu)越,少年名派,留學東洋,因幼年隨母聽戲,而有機緣將《茶花女》搬上熒幕。李三少爺可能注定無法做一個完美的丈夫,但卻是個百里挑一的情人,其才情不光在于少年之歡愛,更在詞曲之上。
然而經(jīng)世事歷練,金融風暴波及,李家破產(chǎn)后,李便執(zhí)教養(yǎng)家,幸得弟子豐子愷,其時明賢袁希濂、夏眄尊、柳亞子據(jù)與摯友,生活之況迫其思索人生,何謂生?何謂生之趣?終在母逝后,捧起那株早晚煮茶會用的松樹枝,遁入空門,可是枯枝又該落在哪里逢春呢?
從此世間平添一位弘一法師,凈土宗、華嚴宗兩家經(jīng)律兼修,且在友人引導下,成為南山律的一代宗師,弘一的佛法是莊嚴而切身的,從每一日苦修到一飯一行之間,正如其所說,世人在戰(zhàn)火中謗僧,然而僧侶并非無用,也去為戰(zhàn)士治傷,只是戒殺罷了。有其自己修持之道,不去辯解只是正自身的一步。
大師也是凡人,晚年為韓?力辯,證明《香奩集》非其所作。其實世人哪里懂,法師也曾在心底掙扎那本未能成集的《惜霜集》啊。不愿晚唐高士撰寫香艷,也就是不欲自身自身年輕時的風月流俗罷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dushubiji/1182949.html
相關閱讀:讀書筆記大全-傅雷家書讀書筆記
顧城詩之美讀書筆記
《餌室》讀書筆記
契訶夫短篇小說精選讀書筆記
《女神》讀書筆記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