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勒龐生活在法國大革命時期,見證了十年朝政更迭,人民流血犧牲。所以他更能認清普通民眾因為自身的利益而造成整體上資源的浪費病并惡痛絕。但不得不說,他的某些觀點是很偏激的,比如多次強調種族對整個民族意見的影響。
書中的第一卷“群體心理”對我影響較大,因為它從根本上解釋了為什么那么多看似壯烈的歷史事件自后結果都收效甚微。勒龐在寫群體的感情觀時談到,群體容易將想象和現(xiàn)實混為一談。我認為這用今年年初的“請讓六小齡童上春晚”事件證明很合適,其實六小齡童老師最終沒有上春晚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而不是只有導演不讓上這種單一的群眾幻想的原因造成。但同時在群情激憤中,又有一部分人他們以此為驕傲,仿佛自己真的能做成什么。所以,做起記者,我認為應該仔細分析整個事件的發(fā)展經(jīng)過,還原公眾真相。
在談到時間對群體意見的影響時,勒龐認為群眾的意見和信念是由時間武裝起來的,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信念。比如消費觀念,二十年前大家以填飽肚子為主,而現(xiàn)在,我們更追求的是生活質量。另外,我認為時間也是檢驗一切的良方。比如《華爾街日報》用7年時間追蹤俄羅斯家庭生活情況的例子最好。經(jīng)濟上的“休克療法”其實是一個謊言,《華爾街日報》用一個家庭跨度7年的生活狀況證明,我個人認為是在起初大家都對這個政策懷有憧憬時,該日報首先做出了獨立思考的表現(xiàn),也是《華爾街日報》為何優(yōu)秀的原因。
在談到報紙對群體意見的影響時,勒龐認為當時的報紙只是“反映意見”,所以“群眾的意見越來越傾向于變成政治的最高原則”!度嗣袢請蟆吩(jīng)的社論《橫掃一切牛鬼蛇神》引起的巨大波動正反映了這一點。我認為按照這一點做事很浪費資源,因為作為群眾,我們只關心眼前的利益,所以那些考慮長久利益得不到即時回報的政策自然會被群眾拋棄。我們的報紙有引導輿論的的功能,這在某些方面會對社會有積極的影響。
《烏合之眾》教給我,應該用全局眼光看待問題,保持獨立思考,了解每個局部的作用和狀態(tài),而不能被表面和大家的情緒左右。我認為這是作為一個記者的很必要的素質之一。相關鏈接:《烏合之眾》讀后感優(yōu)秀范文、《烏合之眾》讀后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dushubiji/1237014.html
相關閱讀:讀書筆記之《尼爾斯騎鵝旅行記》
《傷逝》讀書筆記600字
《路演:最粗暴的融資》讀書筆記:如何做一場不僅僅是自嗨的路演
安徒生童話讀書筆記500字
小學教師學習筆記:好教師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