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消息面的影響
3.1 股市調味劑
每天各種消息會影響到市場參與者。這些消息,一部分影響企業(yè)經營,另一部分僅影響參與者情緒。他們都會影響到市場參與者對股價未來漲跌的預期:有時過度反應,有時麻木,有時反向反應。本節(jié)所說的消息指的是市場公開信息,而非內幕消息。
消息如同股市調味劑,使得市場變幻莫測。
3.2 影響交易者心理層面
。1)短期市場資金面。如IPO(抽水),QFII(注水),社保資金入市,央行回購逆回購等。
(2)高送轉。不論送紅股還是轉增資本,對于公司來說股東權益總額是不變的。送轉后,股東手中股票數量雖然多了,但經除權后總市值不變,股東非但沒有得到任何好處,反而還需要繳納紅利稅。但這在A股市場往往解讀為利好,源于高送轉多發(fā)生于莊股,莊家憑借高送轉消息拉抬出貨,因此出高送轉消息后往往配合一波行情。這種事情發(fā)生多了,在交易者腦中形成了思維定式。(PD:這就和媒體天天叫囂消滅低價股一樣,也就不上道的股民會看股價而不看市值吧。)
。3)政策及監(jiān)管。如證監(jiān)會查兩融,印花稅調整等。
這三種類型消息對公司經營的影響甚小,只會影響市場參與者的情緒,進而產生看漲、看跌的預期,推動股價波動。
3.3 影響基本面消息
該類消息既能影響交易者情緒,又能影響公司運營。
(1)貨幣政策變化。對資金密集型行業(yè)或財務杠桿較高的行業(yè)影響大,如銀行、保險、地產。(PD:具有正面效用的貨幣政策利好股市但未必立刻反應在股價大漲上,比如6月28日的降息降存準,也未能讓6月29日股市走紅。)
。2)宏觀經濟數據。統(tǒng)計局每月公布的CPI、PPI、PMI、70城房價指數、GDP增速、社會融資量等,這些因素對周期型行業(yè)的影響要更大些。但要注意,市場參與者在數據發(fā)布當天做出反應,僅僅是對宏觀經濟運行結果的延后反應,同時市場參與者也會因為這些數據形成對未來宏觀調控政策的預期。
。3)政府扶持政策。(PD:一路一帶)
。4)企業(yè)再融資。再融資是指上市公司通過配股、增發(fā)和發(fā)行可轉換債券等方式在證券市場上進行的直接融資。對企業(yè)和股東來說,再融資可能產生正面或負面影響,關鍵看再融資價格和投入項目的回報情況,再融資也可能僅僅是為改善企業(yè)財務狀況降低負債率。
通常再融資價格越高對企業(yè)越有利,但對于股票持有者來說,再融資如果投入的領域不能產生正面收益,那么不僅投資者無法獲得回報,反而遭受股份的攤薄。再融資是否有利于股票原持有者,區(qū)分的界限在于再融資資金投向的回報率,與再融資股價蘊含的回報率對比,兩者孰高?如果前者高則對股票原持有者有利。
。5)資產注入、吸收合并或出售。通常市場將此類消息解讀為好消息,并作出過激反應,但事實上,資產重組只是一門生意。生意有好壞,需要區(qū)別對待。
。6)突發(fā)事件。外源性事件如地震等自然災害,通常是短期、一次性影響;內源性事件即公司自身原因造成的,如三聚氰胺、塑化劑事件等,對公司運營影響較大,會動搖客戶對品牌信任,嚴重情況下會導致公司破產。
(7)其他影響。如大訂單影響(多為一次性影響,可根據目前利潤率情況估算出訂單未來價值)、管理層變動(難以評估)和稅收政策影響(多為關稅和一些調節(jié)稅項,或收到政府退稅、財政補貼)等。
以上消息均可對公司運營造成影響,投資者必須正確估量,如果可以量化則盡可能去定量分析。
3.4 消息面逆向投資誤區(qū)
如果因某事件影響股票下跌了10%,但消息對公司影響遠沒有這么壞,投資者決定逆向投資買入,并期待市場過度反應后的理性回歸。
然而這個理性回歸有時會到來,有時則不會。投資者須謹記:所謂逆向投資是以基本面的估值為前提,買入后須能經得起長期持有,因為股價偏離價值的時間可能會很長。對于具有估值泡沫的股票,一則不起眼的消息也可能是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但現在買入顯然不是一筆好的逆向投資。(PD:對于最近蠢蠢欲動想抄底創(chuàng)業(yè)板的同志們要小心了,要看清底部之下的這個公司究竟值不值得抄。)
四、為何股市一贏二平七虧?
4.1 賺錢效應
絕大多數人初入股市都是因為周邊親戚朋友的賺錢效應。牛市中段的特點就是大部分股票都是上漲的,所以即便是初入者也會很快賺錢,進而將賺錢效應傳導給身邊更多人。
4.2 浮盈心理
初入者開始都是拿小資金買入股票,很容易將股票的浮盈當做意外之財,并與平日的消費聯系在一起(往往是非必要消費)。把股票的浮盈當成賺錢了,還會在消費的時候獎勵自己一下,隨著股票的繼續(xù)上漲,初入者很快會產生后悔心理—后悔股票當初買少了。
4.3 加碼買進
于是初入者開始加大本金的投入,在此過程會遇到偶爾的下跌,這教會了初入者該落袋為安。股票賣出后會繼續(xù)下跌,初入者便認為自己賣對了?刹痪煤蠼洺9蓛r又超過了此前的買入價,初入者要么眼紅要么買入要么換股,總之很難空倉,總是在買。
幾輪操作后,初入者往往也有了自己的心得,并不斷得到市場的驗證。此時會有一種現象“新手教老手”。
指數一路高歌向上,偶爾會出現暴跌,暴跌的特點就是在風平浪靜的時候,幾乎沒有利好消息也沒有利空消息,股價像抽風一樣暴跌。等到收盤后,就會有各自聲音各種壞消息來解釋下跌并演繹了很多版本,同時總會有看空、逃頂的聲音。但沒過幾日,指數又會在暴跌的基礎上繼續(xù)創(chuàng)出新高。
。≒D:這輪行情尤其是,所以528下跌后大家仍然喊著牛市基礎仍在。6月的每次暴跌各種股評都會有無數解釋,各種假消息傳遍市場。)
4.4 萬點不是夢
牛市后半場,看空聲音一出來就會遭到初入者的謾罵—耽誤大家賺錢了。隨著牛市發(fā)展,看空聲音會越來越小,因為每次發(fā)聲都被證明是錯的而被埋怨?纯照哳伱姹M失,懷疑自己后加入看多行列。市場各種解釋來支持牛市的高估值,并給了不切實際的點位預測,每一次下跌后又被拉起的股指,也讓初入者相信這個夢會延續(xù)下去。
直到這時,初入者仍然是賺錢的,但同時會飽受折磨:沒有指數漲的多、沒有主流板塊漲的快、一賣掉的股票就大漲等等。受到折磨的根源就是想賺錢,典型表現就是把浮盈具象化,跟現實生活中的非必要消費聯系起來。
。≒D:近幾日,在政府救市股指被拉起來后,市場一片抄底聲音,尋找被錯殺的股票等等,此時但凡有人提出來創(chuàng)業(yè)板股票估值仍然很高的觀點,會迎來一片斥責甚至被罵是漢奸,所以現在看空聲音越來越小,都是謹慎樂觀看大盤到4500點。)
4.5 危險時刻
隨著股指上漲,初入者倉位越來越高,因為每一次上漲都引發(fā)初入者后悔心理,每次上漲都加強初入者看多的決心。不久,初入者就沒有資金可以投入了,有的初入者就開始借錢炒股,直到牛市的后期,初入者還是相信股指還會繼續(xù)上漲。
在一輪牛市中,大部分初入者的盈利無法超過指數,主要原因有三:
。1)牛市初期,初入者總在回調時賣出股票,直至股價大幅超過賣出價,初入者才重新殺入。在此過程中,初入者沒有吃到整個牛市的漲幅。(PD:牛市前期應該持股待漲,不出現調整的苗頭絕不輕易換股,與調整時減少10個點兒的浮盈相比,掉下車更痛苦。)
。2)牛市后期,初入者不斷加大資金投入,甚至借錢炒股。這種倒金字塔的加倉方式,使得初入者的成本都積壓在高位。
。3)牛市中,初入者頻繁進行買賣操作增加了交易成本。
雖然大部分初入者沒有跑贏指數,但只要這種普漲的格局存在,初入者虧損的可能性不大,牛市盛宴最瘋狂時,往往十個里面九個賺,也正是所有人都在賺錢的時候,正是我們應當加倍小心的時候。
4.6 最后一根稻草
生活中有很多騙局,都是利用了人們兩個心理:一是短期內就能撈到大錢;二是機會難得,再猶豫就沒有了。此時應當想想,為什么這個賺大錢的機會是給我而不是別人,那多半就不會上當了。
受騙的過程令人享受,但結果卻是令人痛苦的。
股市中也是一樣的場景。牛市的后期,初入者什么都不知道,K線不認識但卻能相信自己可以在這個市場內賺大錢。也是兩種心理:一是短期內能撈到大錢;二是再不買就漲上去了。
牛市的拐點很難確立。當股指掉頭向下時,幾乎所有人都認為這次跟以前一樣是正;卣{,后續(xù)股指仍然會漲到更高的位置。
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錨定。股市中,人們總能記得一只股票最近的價格,并以這個價格作為參考點來指引自己行為。比如一個股票從10元到20元,人們會覺得這個股票已經很貴了;同樣這只股票如果價格從40元跌到30元,那人們往往會忘記以前10元的價格,而會以40遠作為參考的錨,認為30元已經很便宜了。正是這種心理,在牛頂的右側,同樣會套牢大波資金,他們看中了“看起來便宜的”股價。(PD:這就是老話了,新手抄底在山頂,老手抄在山腰上。)
4.7 浮盈像過眼煙云
幾乎所有人都自信有逃頂的本事,認為自己不會是最后的傻瓜,但實際能做到的微乎其微。在牛頂的熱鬧聲中,一方面受到氣氛感染,還是“賺大錢”和“再不買就沒有了”的心態(tài);另一方面“錨定”心理在作祟。在牛市右側,股價初步下跌中不斷有人抄底,直至耗盡可用資金。
據統(tǒng)計,大多數人的買入資金都集中在牛頂的左側和右側。因此雖然牛市后期大部分人是賺錢的,但浮盈的比例并不高,初入者積累的浮盈如過眼云煙,在熊市初期的下跌中很快耗盡。
4.8 數字游戲
初入者在股市中比較普遍的心理是把浮盈當做真實盈利,還不時計算自己的賬面資產,心里美滋滋的;但遇到浮虧時則認為只要不賣,就不算是真實的虧損。這種心態(tài)使得人們在上漲過程中不斷地落袋為安,不斷變換買入標的,交易活躍;而在下跌過程中,人們選擇死拿。因此上漲的股票拿不住,下跌的股票可以拿很久,這就是造成七虧的很重要原因。(PD:補充一句,牛市來了的時候就該捂好股票讓利潤飛,直到漲不動或者出現了大調整。但新手往往是牛市一直進行操作,遠輸于指數,但反應過來要捂著股票持股不動時,往往市場風向已經變化,需要快進快出了。)
下跌過程中,浮盈很快變成了浮虧。在下跌過程中,普通人在兩種情況下能夠忍痛賣出:一種情況是以10%為界,不超過10%還是有割肉的勇氣;可一旦超過了10%,許多人不愿意賣出股票,因為一旦賣出就成了真虧,他們不甘心。另一種情況是在盈虧平衡點賣出,他們會產生“就當沒玩過”的想法!岸健焙艽蟛糠质窃诖耸帐值娜。
這樣的故事一輪又一輪上演。但走過一輪牛熊的老股民,大多還是難以記住這些教訓,又走一輪新的“一贏二平七虧”。這并非是我們記憶力不好,而是由人的本性決定。個人投資者想要跳出這個循環(huán),最起碼要做到的,就是摒棄將浮盈、浮虧和現實生活中消費能力聯系在一起的心理。
。≒D:這也是為什么如此多老股民也未能實現財務自由的原因吧,周而復始重復著這些事情,驗證這些規(guī)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dushubiji/1247458.html
相關閱讀:如何教孩子做讀書筆記
《羅伯特的三次報復行動》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的幾種方法
讀書時如何做讀書筆記?
2015復活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