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麥加拉戰(zhàn)役中立下赫赫戰(zhàn)功,被贊譽為“名人之子,父名‘至善’,難兄難弟,血統(tǒng)圣神”的格勞孔與阿得曼托斯兄弟為何大篇幅為色拉敘馬霍斯聲援助陣,并更新論證?柏拉圖的安排深意何為?回頭看看我們二千多年后的當今社會這些追問仍然發(fā)人深省!
格勞孔與阿得曼托斯的關于正義與不正義的論證觀點歸納如下:
其一,正義的本質和起源。做不正義的事是利,遭受不正義是害,如此循環(huán)下去,干壞事不受懲罰,受傷害沒法報復,人人皆危,于是人們權衡利弊,既不要得不正義之惠,也不愿吃不正義之虧,故訂立法律契約,把守法踐約叫合法和正義的。從正義本質和起源看,正義本身為兩者折衷,為大家接受贊成,不是因它本身真正善。
其二,做正義事的人并不出于心甘情愿,而僅僅因沒本領作惡。如果賦予人隨心所欲做事的權利,看看人性的欲望本性通往哪里?人的本性是善是惡?是惡魔和天使的共存體?正義是否經得住考驗?如果真有呂底亞人古各斯祖先的魔戒隱身術,正義和不正義的人將會如何?格勞孔說:人都是在法律的強迫之下,才走到尊重平等這條路上來的。
其三,不正義vs正義哪種人過得好?假設不正義是不折不扣的極端不正義,并且能博得正義的好名聲,出了差錯還能有補救的能力,他們的生活貌似好得多,仕途通達,聯(lián)姻世家,精明豐碩,祀奉諸神,體面排場,神明照扶,長袖善舞。假設正義是去掉所有名利光環(huán)的純粹的真正正義,且要經受莫須有大逆不道的罪名考驗,倍受折磨,受盡苦難,最后被釘在十字架上,鞠躬殉道,終生不渝。正義與不正義的生活如赫西俄德描寫的“世人多作惡,舉步可登程,惡路且平坦,為善苦攀登”。也許正義者死到臨頭了才體會到一個人不應該做真正義的人,而是看似正義的人。
最后,阿得曼托斯進一步表明“貌似”正義遠勝“真是”正義,而且是幸福的關鍵。全力以赴求假象,用道貌岸然做門面,偽飾狡猾貪婪的目的,放手干壞事,然后用不義之財祭祀,禱告,奉獻祭品,把諸神說服并收買過來,就可安然無恙,犯下罪孽也可赦免。從古代英雄到當代普通人,沒有一個人真正歌頌正義,譴責不正義,若肯歌頌正義或譴責不正義,也無非是關系著名聲榮譽和由此而來的好處。
蘇格拉底坦言道:如果正義遭到誹謗,而我一息尚存有口能辯,卻袖手旁觀不來幫助,這對我來說,恐怕是一種罪惡,是奇恥大辱。
也許,以上討論是我們窮盡一生都很難給出滿意答案的。也行,答案本身不是最重要的,而真正勇敢面對它,迎難而上是難能可貴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dushubiji/1255102.html
相關閱讀:《蘇軾故事》讀書筆記之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
《無人島歷險記》讀書筆記400字
《戰(zhàn)爭與和平》讀書筆記摘抄
《香水》讀書筆記:一個偏執(zhí)天才的隕落
讀書筆記之《魯濱遜漂流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