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糾正一下錯誤,上一篇中的西羅馬帝國的復興一節(jié)應并入到本篇的中世紀一節(jié)中,一般歐洲史中,人們認為西羅馬帝國滅亡后,就進入了中世紀時期,這個時期中西方文明發(fā)展緩慢,戰(zhàn)爭(十字軍東征與蒙古人入侵)、疾病(黑死。┡c宗教觀念的束縛成為這個時期的主旋律,因此中世紀又被稱為“黑暗時代”(Dark Ages)。
本篇介紹的主要是從中世紀(476年)到民族獨立運動時期(1850年左右)。
中世紀(約476年-公元1453年)
中世紀的人們把自己看作社會集體的一個組成部分,將人生的大部分時間用來為來世做準備,認為今生則是在忍受痛苦,活在恐慌中。中世紀的文明是建立在羅馬帝國輝煌遺跡上的,先輩的毀壞行為導致子孫后代喪失了繼承文明衣缽的機會。在思想上人們被限制自行鉆研,減少競爭,注重安穩(wěn)。
戰(zhàn)爭是中世紀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上篇中提到的十字軍東征,綿延了數(shù)世紀,其最重要的影響在于探索了商業(yè)聯(lián)結(jié)和歐亞文明的互通。
中世紀晚期發(fā)生了突厥人的侵略和蒙古人的東征。
【突厥人是一個語言群體,看上去更像高加索人而不是蒙古種人!客回嗜嗽诎嗡雇醭ㄒ了固m帝國)作為騎兵射手,有過人的軍事素質(zhì),很快從雇傭軍變?yōu)橹魅恕2U張到小亞細亞和印度。逐漸成為穆斯林世界的統(tǒng)治者。
蒙古人的侵略,成吉思汗,其能夠成就如此大范圍領土一部分也可歸因于13世紀初期歐亞大陸的穆斯林帝國和中國都處于下坡狀態(tài)。雖然蒙古人最終達到的疆域遼闊,由于缺乏自己的文明,因此很快就被同化了。
文藝復興時期
中世紀向文藝復興(公元1453年起)的過渡,主要地點意大利(靠地中海區(qū)域)
十三世紀,城市崛起,海上貿(mào)易發(fā)展,那時知識分子都用拉丁語,也為知識的傳播提供了條件。大學的誕生起源于有知識的人開始演講而有人來聽這樣的模式,即只要有教師的地方即是學舍。
文藝復興的重要人物:但丁的神曲,如同一部百科全書包羅了十三世紀的眾生百態(tài);彼特拉克,文藝復興第一人。
文藝復興時期“享受生命”的思想在人民中活躍。之后著作,雕塑繪畫等各項藝術(shù)爭相發(fā)展。
大航海時代
地理大發(fā)現(xiàn)起始于十三世紀。最早葡萄牙航海家亨利王子,為探索非洲西北部做準備,足跡達到巴西和非洲海岸中間的佛得角群島。
而取得巨大成就的在于15—17世紀,哥倫布獲得西班牙王室的支持到達了美洲但自以為是到了印度群島。相比而言,葡萄牙人開發(fā)向東的航線,1498年達伽馬成功到達了馬拉巴爾海岸并帶回了香料。西班牙向西的航線是由麥哲倫走通,先穿過了非洲與巴西之間的大西洋,從南美洲的南邊繞過,直到太平洋,整整98天沒看見陸地的影子,1521年,到了菲律賓群島。在這里麥哲倫因為強迫當?shù)鼐用駳w于基督教的時候,被殺,另外的船員最終渡過印度洋總算回到了西班牙。這時海上霸主逐漸出現(xiàn),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的輝煌步入尾聲。
宗教改革時期
宗教改革起源于德國,教皇勢力強大且聚斂錢財,嚴肅有余而活潑不足的北歐人因為作風嚴謹看重信仰。代表人物馬丁路德,起因是由于不滿銷售贖罪券的做法,而寫了九十五條宣言,教廷要求其立即前往羅馬給出解釋,但路德未前往。之后在沃爾姆斯會議上馬丁路德被宣布是上帝的叛徒,但這威脅不到他,他將整本《圣經(jīng)》譯成德語。于是在這段時間內(nèi),新教與原來的天主教勢不兩立互相摧殘。逐漸引發(fā)了宗教戰(zhàn)爭,長達三十年
十六十七世紀,是現(xiàn)代國家的初級階段。這段時間各強國或是因為地理位置或是因為君主領導正確而發(fā)展。因為國際貿(mào)易的產(chǎn)生,所有國家竭盡所能保有更多的金銀及貴金屬,強力擴大出口,限制內(nèi)部貿(mào)易,使得在資本積累的同時,殖民地淪為資源庫,也使得宗主國的百姓陷入水深火熱之中。擁有財富成為了一件無比重要的事情。
民主的進程
美國革命
北美的殖民者漂洋過海移居于此,性格大多吃苦耐勞且斗志昂揚,殖民者與當?shù)卣g出現(xiàn)嫌隙。之后雙方通過武力來解決問題。雖然殖民者在戰(zhàn)斗中無比艱辛,但在華盛頓的帶領下斗爭事業(yè)不斷進行。1776,獨立宣言正式頒布,接著殖民地獲得戰(zhàn)爭勝利,1787年憲法通過。
法國大革命
上層社會奢華、空虛、無所事事,都寄生在活的豬狗不如的農(nóng)民身上。隨著伏爾泰,盧梭,孟德斯鳩等人諷刺揭露社會問題,整個法國社會都處于激烈的討論之中。1789-1791人們還嘗試引入君主立憲不過失敗了。1792-1799,誕生了一個共和國和第一個民主政府。在大革命爆發(fā)之前,法國已背負了巨額債務,此后雖有明智之士希望能從貴族和神職人員身上獲得稅收,但因觸犯了相應人的利益而被趕下臺。新的財政大臣老奸巨猾不惜借新債還舊債,搞得國家壓力更為巨大。時值嚴冬,收成極差,全國各地都發(fā)生了哄搶食物的騷亂。許多新思想的信奉者爆發(fā)出獨立共和的呼聲。巴黎郊區(qū)的居民在煽動下充當了以非法手段實現(xiàn)革命目的的野蠻武器。三級會議在人民的強烈要求下再度召開,新增第三等級(即在過去毫無地位但現(xiàn)在應得到承認的)席位,1789年三級會議召開(中間經(jīng)歷了一些變故最終第三等級還是得以和貴族等上層代表一起開會)。
面對三級會議的威脅,路易十六的王后瑪麗 安東耐特,策劃反革命的陰謀。人民信賴的財政大臣內(nèi)克兒被解職,軍隊被調(diào)到巴黎。人民立即作出反應攻占巴士底獄(1789年)國民議會廢除了一切特權(quán),發(fā)表人權(quán)宣言。第二次暴動波及凡爾賽宮,1791年法國第一部憲法通過。
普魯士國王與奧地利皇帝采取行動解圍,引發(fā)民眾的恐慌,人民進一步對杜伊勒里宮發(fā)動猛攻,捉住路易十六。在之后的國民公會的審判中,被判處死刑。
1793年,雅各賓派將所有權(quán)力集中在丹東和羅伯斯庇爾領導的公安委員會手中,這些少數(shù)人的暴政,在于不放過任何與他們觀點相悖的人。法蘭西變成屠宰場。幾名老國民議會成員走投無路之下?lián)魯×_伯斯庇爾。
此時法蘭西仍處于危險情勢下,政權(quán)保留在少數(shù)幾個強有力的人物手中,一個五人組成的督政府統(tǒng)治了法國四年,之后大權(quán)移交到拿破侖手中。
拿破侖在1789-1804年是法國革命的偉大領袖,他戰(zhàn)無不勝,原因是他和他的士兵們都真心相信“自由平等博愛”的新理念,可到了1804年,拿破侖自封為法蘭西的世襲皇帝,非但不是人民的保護者,反而成為了哈布斯堡皇帝的拙劣翻版。在軍事上的失利始于向俄羅斯的進軍,隨后歐洲人組成反法聯(lián)軍,萊比錫戰(zhàn)役打了三天,拿破侖又輸了,反法聯(lián)軍堅持讓路易十六的弟弟來繼承法國王位,拿破侖成為厄爾巴的小島之君。他在1815年卷土重來,法國軍隊立馬前來追隨,然而拿破侖此時已不復當年之勇,輔助的舊部也已不在人世。最終在滑鐵盧失敗,前往他最后的流放地圣赫勒拿島。
拿破侖的多年征戰(zhàn)讓人民渴望和平,之后各國的首領聚集召開維也納會議,達成神圣同盟,這個神圣同盟并沒有實際的意義,是各國為了利益做的表面文章。此后各國通過壓制一切新思想來維持和平,秘密警察成為最有效率的國家機關(guān),任何宣稱百姓有權(quán)自主自治的人都遭到了拘禁。這種反革命的狀態(tài)甚至是一種思想監(jiān)控。
民族獨立運動最先從南美興起,西班牙在拿破侖征戰(zhàn)期間自顧不暇,其南美的殖民地海地最先解放。俄羅斯發(fā)生了十二月黨人起義,希臘是第一個取得獨立的歐洲國家,宣告了維也納會議苦心經(jīng)營的“歐洲穩(wěn)定”防線被突破。1830年巴黎爆發(fā)革命,波旁家族最終被趕下了法國政壇。直到1848年正式宣布法蘭西為共和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dushubiji/1257004.html
相關(guān)閱讀:1000字《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書筆記
《去年的樹》讀書筆記
《鑰匙失蹤的秘密》讀書筆記
珍珠鳥讀書筆記400字
綠山墻的安妮讀書筆記好詞好句好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