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之后,每次看到六祖惠能的那句著名的「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之時,便由衷贊嘆六祖對禪的理解。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縈繞在我心里的,反而是那句久已被人們遺忘的,敗給慧能的神秀師兄的「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雖然六祖一語點明了什么是彼岸,可神秀其實苦口婆心的在告訴我們怎么去彼岸。而禪宗從達摩直到六祖,從北到南跨越了大半個中國,到了現(xiàn)在,便有了這一本外國居士所撰寫的游學筆記《禪的行囊》,他從北京出發(fā),經(jīng)過山西、河北,一路南下,遍訪各位禪宗祖師的足跡,最后來到廣東,見到了六祖在這世上留下的有形的、無形的一切。作者比爾?波特是個精通佛教的美國人,這個組合讓這本書看起來具有一種特別的韻味,就如同《尋路中國》和《江城》,外國人寫中國,總會在中國人司空見慣而不覺的東西中發(fā)現(xiàn)一絲細節(jié)或一點閃光。
隨著比爾的腳步,我見識了五臺山的香火盛極的大寺,也見過了廬山東麓的隱修,曾跟他一同在禪堂坐香跑香,好像自己的腿也隨之麻木,也曾跟他為了自己最喜歡的鐵觀音遍地尋找已經(jīng)搬走的茶葉店,同樣愛喝鐵觀音的我,在他終于得償所愿的時候也會心一笑。曾經(jīng)被影視作品、旅游景點所誤導的神秘的修行地,便隨著他的文字一點點展開了,讀書筆記對禪宗寺院和寺院里修行的僧尼們的生活,與外部世俗社會的交互,都讓我從里面看到了一片新的世界。這個世界是這樣的熟悉,與我們?nèi)绱私,卻也是這樣陌生,因為我之前從未接觸過。
每次讀書都是一場旅行,卻懷著不同的心境。這本《禪的行囊》,應當是靜靜的,還帶著一點小歡喜。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dushubiji/1267575.html
相關(guān)閱讀:英語教師讀書筆記《小學英語新課程課堂教學案例》
《吾國與吾民》讀書筆記
《極簡人類史》讀書筆記
《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讀書筆記
大班幼兒園教育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