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黑黑的煤油燈,一經點亮便有了亮晃晃的生命。
生命的本質可以歸結于一個字,那便是“動”,火舌便這樣閃動著,這樣挑逗著人的眼,這樣照出生命的“動”。于是,我不禁感謝那一場大雪,感謝在晃眼的日光燈驟暗之后,我尋出那一盞早已上灰的煤油燈,黃暈的光讓人心中溢滿了溫暖,懷念也從這樣的畫面進入,泛起。
最美的畫面莫過于祖孫倆在煤油燈下投下長長的影子,祖母倚在床邊,用嘴抿一抿線頭,然后將針舉高,對著光亮,一蹙眉,將眼睛一睜大,針已滑上了細細的線,,祖母捧著花布,針尖在百花中游走,這夏季祖母便為我做小碎花的襯衫。若下霜之后,祖母便會找出粗粗的毛線球,為我打起毛衣,整個冬天,只要有祖母織的衣,便是冰天雪地,身上也暖和和的。
其實,在這樣的燈火下,讀書時別有一番韻味的,若是詩詞則多一絲意味,若是聊齋,則多一絲奧秘,只可惜那時尚幼,且背得“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用筆寫的字也是歪歪扭扭。祖母偶而停下手中的針線,看看這字,輕輕摸著我的小腦袋笑著。于是,祖孫倆便從人初靜,守到夜?jié)u深。守著永夜,守著燈火,守著祖孫相牽系的深情記憶。
這煤油燈祖母家一共只有三盞,一律是一個玻璃罩,外面包有鋁制的套,燈口是鉛制的皮蓋兒,有一個小孔,引上棉芯,濕潤的棉芯兒一點就燃,煤油也順著燈芯往上引,過一段時間當芯燒黑了,就用小竹片別亮它,挑燈夜戰(zhàn)怕就是這意味了。這場景似剪燭西窗,只可惜當時還未知“卻話巴山夜雨時”。
這燈少,而且煤油燈的亮度僅僅一點,于是燈隨著人走,燈跟著火跑。在祖母房里讀書,燈便掛在桌前,若去前廳倒茶,常一只手提著燈,一手臂環(huán)抱著燈罩,擋著風,也不能走得太急太快,那火光一搖,心頭便一緊,可謂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同護著累世的家戶一般。煤油燈缺油時,會小心翼翼將通常放在墻角打來的油提出來添加,祖母加油時很謹慎,一方面怕弄到桌子衣物上不可清洗,一方面怕易燃的煤油引來祝融肆虐,回祿囂張。
燈火伴著我們,我們伴著燈火,在這黃暈的燈光下,一切都是那么溫馨。
后來搬來梯子,我旋上了燈泡,那光沒有了搖曳之感,但仍是黃暈的,還有一絲念舊的感覺。再后來呢,日光燈那刺眼的白光將黃暈驅逐,霓虹燈,美術燈五顏六色,襯托著喧鬧與繁雜。一次,我站在山頂眺望萬家燈火,哪一盞燈火是為我而點,我尋著,不禁,迷失在燈與燈之間。
我喜歡煤油燈,也許說不出理由,但我知道燈火在我心中的意義,我知道我的心中有一個光晃晃的生命。
點評:
為了追求更優(yōu)的照明效果,人們發(fā)明了形態(tài)多姿的白熾燈,霓虹燈,沒有了因風起而閃閃爍爍的陰影搖曳,也沒有了煤油燃燒的黑煙和異味,時間拋棄了煤油燈,但那燈火卻始終亮在心中。對燈火的留戀,實是對丟失的過往的留戀,對單純簡單的生活的留戀,煤油燈成了一個象征,一個遙遠的夢,那夢里有祖母在燈下瞇著眼穿線,眉眼里盈盈的盡是回憶的碎片。(吳瓊)
唐詩雨的作文一向有蕭散的意趣。讀《燈火》仿佛有“豆棚瓜架雨如絲”的韻致。有人說,童年的背景設定在鄉(xiāng)村,的確,那是許多人一生的起點,無憂無慮,自在自得,小村燈火點點,連帶那片夜也有了呼吸,當白熾燈謀殺了夜的黑,你是不是會有那么一點悵惘,你還會想起夜空中那輪彎彎的月亮和童年的阿嬌嗎?(蔣靖煜)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dushubiji/1268415.html
相關閱讀:200字以內讀書筆記
小學體育教師的讀書隨筆
《用心去工作》讀書筆記2000字
讀書筆記大全-《看見》讀書筆記
《二萬五千里長征》讀書筆記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