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瑪利亞?蒙臺梭利,意大利第一位女醫(yī)學博士,于羅馬大學畢業(yè)后,在本校附屬精神 病院作臨床助手,致力于弱智兒童教育的研究,后成為弱智兒童學校的主任教師。沒過多久,蒙臺梭利又進入羅馬大學學習心理學、教育學、哲學,并創(chuàng)辦了第一所 “兒童之家”。她在實驗、觀察和研究基礎(chǔ)上形成的對世界教育帶來革命性變革的蒙氏早期教育法,贏得了各國同行的尊敬和崇高評價。
本書是根據(jù)二戰(zhàn)期間,蒙臺梭利在印度艾哈邁德巴德授課時的意大利語講稿而完成的。
第一章 兒童在世界重建中的作用
兒童真正的創(chuàng)造力和潛能幾千年來一直沒有得到人們的重視。今天,我們開始發(fā)現(xiàn)這些未經(jīng)采擷的果實的價值,它們比金子還要珍貴,因為它們屬于人類自己的精神世界。
兒童似乎在忠實、準確地根據(jù)自然界已經(jīng)設(shè)計好的嚴格時間表進行語言學習,猶如一個經(jīng)過嚴密組織的老式學校。
心理學家們肯定地說,與兒童相比,我們成年人需要60年的艱苦學習才能學會兒童用3年就學會的東西。我們?yōu)?歲之前的兒童提供的僅僅是一所房子而不是學 校,他們在這里可以通過環(huán)境的熏陶來學習知識,不需要任何直接指導(dǎo)。教育不是老師教了什么,而是人類自然而然發(fā)展的一個過程,是兒童從環(huán)境中獲取經(jīng)驗得來 的。
如果一個人的天性得到自由發(fā)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的精神肯定未曾因受到壓制而感到情緒低落。因此,所有教育改革必須以人類個性為基礎(chǔ)。
如果遵循這一原則,兒童就不會是一個負擔,而是一個向我們展示自然的偉大和神奇的尤物。我們所面對的不再是一個僅僅需要幫助的人,他會通過自己的天賦喜好 不疲倦地進行學習,并且嚴格地遵守時間,最終長成了宇宙間最為神奇的作品??人。我們作為老師只能像奴仆伺候主人一樣協(xié)助這一進程順利進行。
第二章 決定一生的教育
教學體制與社會生活相當疏遠。教育界就像一個孤島,里面人們的生活與世隔絕,并且準備終生這樣隔絕下去。
兒童的內(nèi)在力量在適當?shù)膸椭完P(guān)心之下會使兒童變得更加堅強,心理更加平衡,精力更加充沛。我們應(yīng)該主動采取措施,對處于這一成長時期的兒童給予科學的關(guān)心和關(guān)注。就像保護他們使他們免受身體傷害一樣,我們也應(yīng)當保護他們的心理,使他們的大腦和心靈免受傷害。
兒童并不是一個處處需要我們幫助的被動個體,并不是一個等待填充的空瓶子。恰恰相反,沒有兒童就沒有成年人,沒有兒童就沒有人類。
嬰兒的語言不是來自于母親,而來自于嬰兒自覺的學習,就像他從周圍的人身上學習各種習慣和傳統(tǒng)一樣。
父母一旦能夠說服自己從這一過程的主角位置上退出來,甘當這一成長過程的配角,他們的職責就會履行得更好。
兒童也是一個勞動者,他們勞動的目的是長大成人。父母要給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提供必要的保障。
第三章 成長的不同階段
第一階段:0?6歲 它雖完全不同于以后的階段,但在這一時期的心理類型基本保持不變?煞譃閮蓚小的時期:0?3歲,成年人無法了解兒童的心理,我們無法直接對兒童施加任何影響。3?6歲,兒童開始變得容易受到成年人的影響。
第二階段:6?12歲 這一階段兒童平靜而快樂,在精神和身體上,他都處于一個健康、強壯和非常穩(wěn)定的時期。在這兩個心理階段之間,身體也有明顯變化,換牙就是一例。
第三個階段: 12?18歲 這一階段人有相當大的變化,身體也在這一階段基本長成,18歲之后不會再發(fā)生顯著的變化。也可分為兩個小的階段:12?15歲,15?18歲。
令人驚異的是,官方教育已從經(jīng)驗上認識到了這些不同的心理類型。大多數(shù)國家的兒童6?12歲上小學,12歲以后的中學又分成初中和高中,這并非偶然巧合。
大學是學校教育的最高級別,與上面提到的學校教育沒有什么實質(zhì)性區(qū)別。這些已經(jīng)長大成人的孩子卻被當作兒童來對待:他們必須坐在那兒聽講,服從教授的要求。年輕人花費了多年時間去聽講,而僅僅聽講并不能培養(yǎng)一個真正的人才。只有實際工作和經(jīng)驗才能使年輕人成熟起來。
今天同過去一樣,大學仍然被認為是教學的最高目標,因為在那里讀書的都是人群中的佼佼者。像我一樣,許多人也認為,人生最重要的階段不在大學,而在0?6歲這一階段。因為人類的智慧就是在這一階段形成的,心理定型也是在這一階段完成的。
兒童是如何學會語言的?我們說:“兒童記住了這些東西”。但是想要記住這些東西必須有記憶力,而兒童卻沒有。相反,他必須建立起記憶力。在人知道語序影響 語義之前,他必須先學會推理。這種能力也是兒童所缺乏的。成年人的大腦無法完成兒童大腦所完成的東西,從無到有地學習一種語言需要一種特殊的心理能力。
成年人是通過大腦學習知識的,而兒童則是通過心理能力直接吸收知識。我們的學習過程僅僅是一個接受者而已,知識輸入了我們的大腦,我們又把它儲存起來,我 們與這些知識卻沒有建立直接的聯(lián)系,就像一個花瓶與它里面裝的水沒有直接聯(lián)系一樣。相反兒童經(jīng)歷了一個轉(zhuǎn)型的過程,知識不僅僅進入了他們的大腦而且促使了 大腦的形成,成了大腦的一部分。兒童通過他們周圍的環(huán)境建立了他們的精神世界。我們稱這種心理類型為“有吸收力的心靈”。
教育成了向兒童心理發(fā)展提供幫助的手段,它不再是一個灌輸語言和觀點的過程了。
第四章 新的途徑
與成年人逐步走向死亡不同,兒童正在走向生命和輝煌。隨著年齡的增大,他變得愈加強壯和聰明。但年齡增長也有不好的一面,他無法像兒童時期那樣完善自己,簡單地說,再沒有人像以前那樣幫助他成長。
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成年人有兩種不同的心態(tài),一種是作為父母的心態(tài),一種是作為社會成員的心態(tài)。成年人作為父母的心態(tài)表現(xiàn)出了人類無私奉獻的美好情感。
如果生存僅僅依靠強壯的身體,那么物種早就消失了。因此,生存和物種延續(xù)的主要原因就是成年個體對幼仔的愛。這種愛使父母為不能自衛(wèi)的幼仔提供保護。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dushubiji/1268504.html
相關(guān)閱讀:《儒林外史》的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大全-一線教師讀書筆記
黨員讀書筆記讀書筆記之《白說》
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讀書筆記范文
紅巖讀書筆記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