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世說新語》讀書筆記2000字范文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讀書筆記大全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世說新語》讀書筆記2000字


  從《世說新語?儉嗇卷》中的四個故事說起。


  《世說新語?儉嗇卷》中有九個晉人儉嗇的故事,其中有四個是說王戎。


  一:王戎擔任司徒時既貴且富,在京城的首善之地都數(shù)一數(shù)二。王戎親自掌管田契,經(jīng)常與夫人在燭下計算財產(chǎn)。


  “舊時王謝堂前燕”說的是瑯琊王氏在東晉極盛之時。在西晉瑯琊王氏并不是一流的門閥,河東裴氏、穎川荀氏的聲望當時都比瑯琊王氏要稍高一些。雖然,閥第的品評中,主要是看指祖先的仕宦情況和爵位高低。但財富也是世家豪門間社交的一個重要方面。


  儒家倫理統(tǒng)治中國的期間,提倡“仁、義、忠、孝”,表面上很看不起錢,其實都是很虛偽的。自孔夫子起,儒生就是一個個官迷,而在中國古今歷史上,權(quán)、錢一直是相通的。想作官和想發(fā)財就是一回事。


  以現(xiàn)在的觀點來看,擅長理財,理所當然是一個極大的優(yōu)點。


  二:王戎家中有棵很好的李樹,王戎賣李子時,怕別人得到種子,就事先把李子的果核鉆破。


  這類似于現(xiàn)在的“技術(shù)產(chǎn)權(quán)”的保護意識,何過之有啊?王戎是一位超前于時代意識的偉大理財家。


  中國古今一些知識分子的酸氣要不得,思想中有仇富意識,歧視種種勤勞致富、合法謀利的行為。潛意識里,這是種忌妒,因為自身理財無能,不能合理合法的占有財富,于是整天怨天尤人。


  三:王戎之女嫁給河東裴?時,向王戎借了數(shù)萬錢,很久沒有歸還。女兒回來省親時,王戎神色不悅,直到把錢還清才高興起來。


  這是一種最合理的親人之間的借貸關(guān)系。親父子、親兄弟明算帳,何錯之有?


  有錯也是欠債不還的裴?的錯。


  四:王戎的侄子成婚時,王戎只送了一件單衣,完婚后,又要了回來。


  從表面上看,這個事例有點過份。


  我可能扯一個并不恰當?shù)氖吕骸端疂G傳》中的武松是個殺人犯。因為他殺了西門慶和潘金蓮。但絕大多數(shù)的人并不討厭武松,因為武松犯法是情有可原的。


  以此而推論,《世說新語》和《晉書》只片面地記載了王戎要回送出去的禮物這一個結(jié)果,但是對王戎叔侄之間的糾葛卻沒有提到。其中是否有隱情,也情有可原呢?


  當然,可能有朋友會覺得這里我對王戎的辯護有些牽強。


  但是,大家要知道,王戎是何等風流的一個人物,豈會做出這種沒有品位的事情來?


  王戎在竹林七賢中年紀僅比阮籍之侄阮咸稍大,能與大他二十余歲的嵇康、阮籍交往的人。嵇康、阮籍是何等狂傲的人?嵇、阮對待俗人的態(tài)度是“傍若無人”和翻“青白眼”,一般人根本入不了他們的眼。


  即使是山濤、王戎這些做官做到司徒(宰相級別)的人,也和嵇康、阮籍一樣,得魏晉之天地精華,是人中龍鳳。


  嵇康公開與山濤絕交是為了保護山濤。能夠放心托孤的朋友,情誼好到什么程度?如果嵇康真地瞧不起山濤,大可以像對待鐘會一樣,冷口冷面,那才是最大的鄙夷。之所以大張旗鼓寫下《與山巨源絕交書》,只是為了保護山濤。因為像嵇康這種追求真正精神上的自由的人,絕對不會去干涉別人的自由。


  其實,在《晉書卷四十三?王戎傳》中,就已經(jīng)提到了王戎吝嗇到做作的行為,是為了在八王之亂前后這個中國最混亂的年代中的一種明哲保身的方法。


  都是有先例的,秦代名將王翦率六十萬大軍滅楚之前,用請求賞賜田地來消除秦王政的疑心。司馬遷這個政治上失敗透頂?shù)奶O(jiān),就用帶酸意的筆觸,批評了王翦沒有輔秦建德,固其根本。其實,身家性命都沒了,要虛偽的、名義上的“德”又有何用?


  漢代名相蕭何向來在關(guān)中安撫、體恤百姓,深受百姓愛戴?蔀榱讼齽畹牟录桑膊坏靡褟妸Z、賤買民間田宅自污名聲。這是因為一般的小官吏,皇帝并不怕他們有野心,如有貪贓枉法行為,常遭嚴懲。對于功臣名將,皇帝則主要是防止他們有野心,對于貪贓枉法那些“小事”,反不足輕重了。


  王戎在中樞為官的時候,楊駿、賈后、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長沙王司馬?、東海王司馬越、成都王司馬穎這些權(quán)臣、君主,你方唱罷我登場。王戎能在這混亂的局面下,保全性命已經(jīng)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更別說保持榮華富貴。但王戎做到了,以七十二歲的古稀之年壽終正寢,并在正史中留下了一段風流富貴傳說。


  王戎的功業(yè),雖然不足以與王翦、蕭何相提并論,但無疑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同一種人——道家黃老之術(shù)的傳人。


  再翻《晉書卷四十三?王戎傳》,可以發(fā)現(xiàn)王戎愛財,但并不是一個貪財?shù)娜。王戎之父涼州刺史貞陵侯王渾死后,其故吏贈錢百萬,王戎辭而不受,由此才顯名當世。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王戎節(jié)儉的生活作風、成功的理財手段實在是萬世楷模。


  現(xiàn)在時常聽聞外國歷史上的猶太富豪、明清晉商極盡儉樸的紀錄,他們都像王戎一樣,都是些值得萬世師表的人物。


  《世說新語》讀書筆記2000字


  從《世說新語?簡傲卷》中的一個故事說起。


  因依附河內(nèi)司馬氏而成為政治新貴的太傅鐘繇之子穎川鐘會慕嵇康之名,邀集當時的賢俊之士,去拜訪嵇康。


  至于鐘會拜訪嵇康的目的,在漢末至魏晉南北朝,士人之間盛行人物品評,嵇康當時雖然無官無職,而且以放誕、簡傲聞名,但已經(jīng)是天下名士,鐘會大概是想以此來提高自身的名望。


  可嵇康對鐘會的態(tài)度呢?“揚錘不綴”、“傍若無人”、“不交以言”,客觀地說,非常無禮。


  鐘會面子上掛不住,終于選擇離去。


  嵇康說出了中國史上最傲的一句話:“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


  這兩句與其說是詢問,不如說是以一種“居高臨下”的口氣在質(zhì)問。


  嵇康傲,他的傲不是建立在對人間權(quán)勢、財富的占有上,而是建立在個體的絕對自由和精神的超越上。


  或許在嵇康看來,鐘會和他并不是同一類人。“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莊子》”,鐘會這般鉆營于名利場中的人,又怎么會明白精神自由與超越的樂趣?


  留下“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的回答后,鐘會悻悻然離去。


  俞伯牙奏“高山流水”,知音唯鐘子期一人。而嵇康的思想境界高,曲高和寡,知己也只有“竹林七賢”等廖廖數(shù)人而已。而同在七賢之中,能真正與嵇康比肩者,又獨有陳留阮籍一人。


  無獨有偶,阮籍之狂與嵇康之傲難分伯仲。


  《晉書卷四十九?阮籍傳》中的記載:“籍又能為青白眼,見禮俗之士,以白眼對之。及嵇喜來吊,籍作白眼,喜不懌而退。喜弟康聞之,乃赍酒挾琴造焉,籍大悅,乃見青眼。”


  阮籍此舉得到的結(jié)果是“由是禮法-之士疾之若仇”。


  若阮籍、嵇康之類人,絕不茍同于流俗,與庸人虛與委蛇。


  至于俗人所尊崇的“禮”,又是個什么玩意?


  “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也《老子》”,中華數(shù)千年文明,多少偽君子打著“禮”的旗號行假仁、假孝之實。


  客觀地說,儒家所提倡的“禮”,乃至今天中國、日本、南北朝鮮、越南所自我標榜的“禮儀之邦”,形式多于實質(zhì)?傊仍谌饲鞍“禮”中所約定俗成的都做好了,于是便有“仁”、“孝”之名,至于心中到底是怎么想的,誰也不知道。


  因為“禮”和“仁”、“孝”其實并沒有真正的直接關(guān)系。


  竊以為孔子提倡“禮”,其實只是建立一種理想的社會制度。這個社會制度的前提是等級社會,眾人依據(jù)在社會中所處的地位不同,不論在物質(zhì)上(名、利)還是精神上,都是一個不平等、不對稱的關(guān)系。


  阮籍、嵇康是莊子傳人。莊子所提倡的是“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這是一種對人、對物最終極的平等。


  所以俗人們所提倡的禮制(社會秩序)、功名(進取心),對阮籍、嵇康之類人物是毫無意義的。所以阮籍敢以青白眼視人,嵇康敢直接無視政治新貴鐘會。


  為什么我認為阮籍、嵇康是莊子傳人,而不是老子傳人呢?(黃帝是道家人物所偽托,姑且不論)


  今人常言:莊子是老子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這句話并沒有錯,但是不完整。


  因為莊子很多人生觀,并不同于老子。老子雖然提出了“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也”,但是這只是一種思想認識,到具體的人生抉擇上,老子又說“致虛極,守靜篤”,“我有三寶,持而有之…三曰不敢為天下先”,“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提倡謙虛自守、不當出頭鳥、以柔克剛的老子,斷然不會教人做出像莊子鼓盆而歌,阮籍翻青白眼,嵇康剛愎無禮的事情來。


  以佯狂來傲世或避世,中華史上大體就莊子這一派。


  儒家自不必說,盛行于唐宋的禪宗,雖然有若干呵佛罵祖的大德,但尊禮守序,仍然是主流。如《壇經(jīng)》中記載的曹溪慧能(世稱六祖,中國禪宗實際上的創(chuàng)始人)的話:“內(nèi)心謙下是功,外行于禮是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輕,常行普敬,心常輕人,吾我不斷,即自無功,自性虛妄不實,即自無德,為吾我自大,常輕一切故”。


  說回阮籍、嵇康,比起嵇康完全不加掩飾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傾向,阮籍就更世故一些!稌x書卷四十九?阮籍傳》記載:“籍雖不拘禮教,然發(fā)言玄遠,口不臧否人物”。


  好一個“口不臧否人物”,隱于朝的大隱大體都參悟了這個道理。


  不過,阮籍之狂仍然是冠絕天下,有兩則事例。


  一是《晉書卷四十九?阮籍傳》記載的司馬昭(晉文王)掌握了魏國政權(quán)后,為司馬炎(代魏滅蜀、吳,統(tǒng)一天下的晉武帝)求聘阮籍之女為妻,結(jié)果“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視功名如浮云,視權(quán)勢如糞土,阮籍真正做到了。古往今來能和帝王結(jié)親以圖攀龍附鳳、一步登天者,不知凡幾。后來另一個世家門閥的弘農(nóng)楊氏與河內(nèi)司馬氏聯(lián)姻,在司馬炎死后也曾短暫權(quán)傾朝野。


  另一個是《世說新語?簡傲卷》記載司馬昭出席宴會,群臣都嚴肅恭敬,如拜皇帝一樣。只有阮籍,膽敢“箕踞嘯歌、酣放自若”。偏偏奇在司馬昭還能容忍阮籍在席上的無禮,能容忍他的拒婚態(tài)度。


  由阮籍,我想到了希臘古典時期犬儒學派的戴奧真尼斯,更是個幾乎徹底拋棄人類社會秩序的大隱,也得到了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征服者——亞歷山大大帝的由衷尊重。


  與阮籍相比,嵇康倒像一個隱于野的小隱。嵇康的個性,過于剛強,“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嵇康之死,雖有鐘會之流構(gòu)陷,但也是自取。


  不過,莊子倡齊物我,“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得悟者與天地同壽,在嵇康這種看透了生死的人來說,死并不是一件太壞的事。“求仁而得仁,又何怨?《論語》”,但留下一曲流傳千古的《廣陵》余響。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dushubiji/1278630.html

相關(guān)閱讀:談讀書_老舍《讀書》讀書筆記600字
昆蟲記讀書筆記400字
讀書筆記大全-《滴水穿石》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大全-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讀書筆記
《青銅葵花》讀書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