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說,他在故紙堆里,成了民國的孩子!
讀完這本書,呂娟老師說“看了前邊民國小學教科書的課文,再讀后邊那時候高一二年級的作文,贊嘆,感慨!學什么樣的課文,寫什么樣的文章!
鄧延康先生文筆優(yōu)美,講民國課本講入情、入心,我寫不夠贊美的文字,請大家跟隨我來欣賞幾段鄧先生的文字:
作者在序中如是說:
“民國年間,兵荒馬亂,人心卻淡定。人有信念,下有常識,小學課本集二者于一身。
教育的最大功能是使生命產(chǎn)生敏感。水果、碗筷、座椅皆有生趣;花木、鳥獸、山河各具性情。”
在點評民國的課文中如是說:
“愛的筵席,是令人日漸消瘦的心事,是舉箸時莫名的傷悲,是記憶里一場不散的筵席,是不能飲不可飲也要拼命的一醉。”
“布局既成格局。屋在日升月落里,人在風動水流中。東方氣韻,于一磚一瓦一春一秋中蘊積。比起七十年使用期限的房產(chǎn),我們的爺爺?shù)臓敔數(shù)臓敔攺纳巾敹撮_始,不怕山河遷徙,守著一個一萬年也不變的家。”
“一粒米,走過季節(jié),成為糧食,濟養(yǎng)眾生,那是造物主的設計,農(nóng)夫的執(zhí)行,風霜雨雪烈日,每一粒米和種米的人相依為命,完成土地的契約。好年景,是人與動植物的相互問好,米在乾坤里運轉(zhuǎn),撫平饑餓的暴動。”
最后的跋中,他又如是說:
“赴遠而近,喜極而泣,向死而生。語文派生成語,哲學暗合童年。西諺說,孩子是距離上帝最近的人。而上帝不斷催促孩子長大,我們只好用小時候的書回窺天庭,卻發(fā)現(xiàn)天庭就是童心。”
“心頭想,口中說,紙上語,世間行,皆一致者,難。人之教育從易到難,人之生存從難到易。好的課本亦難亦易,天性自然,人性活潑,經(jīng)得住日月翻閱!
我聽著民國老音樂,我看著民國的老課本,有點愴然,有點痛。我在民國的課本中看見歷史,看見烽煙,看見一代人。風云變幻,月光依舊,這老課本如溫柔的月光,點亮的心燈!
但愿,我也能成為民國的孩子!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dushubiji/1278675.html
相關閱讀:《活得明白》讀書筆記:想成為合格的咨詢師?
《我不想不想長大》讀書筆記400字
讀書筆記:錢穆先生的中國文學史講稿
巴黎圣母院讀書筆記800字3篇
簡愛讀書筆記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