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菊與刀》讀書筆記_日本皇家的家和武家文化的象征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讀書筆記大全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背景:菊與刀—(美)魯思本尼迪克特

“菊”是日本皇家的家徽,“刀”是武家文化的象征。該書充分展示了日本文化的雙重性,既愛美麗、又好黷武,即崇尚禮儀、而又桀驁不馴。

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來看,文化屬于上層建筑,其核心是社會意識形態(tài),它反應經濟基礎并受經濟基礎的制約,但文化又有其相對獨立性,各民族的文化各有其歷史形成的特點并反作用與經濟基礎。

下面我們來看看,東京,一個真正的不死鳥,歷經關東大地震、東京大轟炸、戰(zhàn)后最嚴重的經濟泡沫三次隕落后的重新崛起……

東京印象

東京是一個神奇的城市,是一個歷經磨難以及房地產崩盤的城市。我們研究國內房地產時,也最愛將東京與我們類比,試圖研究出樓市泡沫之于我們何時到來,影響幾何,甚至如何規(guī)避,可是我們好像都忽略了一些重要的問題:日本人當初憑什么敢主動刺破泡沫?而經濟大衰退之后,給日本帶來了無比巨大的傷害,他們?yōu)槭裁匆琅f樂觀,為什么經濟依舊能穩(wěn)固恢復?甚至在2020年東京奧運會之際,他們依舊有經濟騰飛的良機?與其他那些歷經苦難的國家相比, 我們是否曾經正視過那些苦難?

從整個日本的近代歷史變遷、并回顧過去一百年的東京往事,我們可以看到,那些在戰(zhàn)爭和災難中一次次毀滅而又立起來的不止建筑、街道、城市、銀座,還有普通老百姓在特定文化意識形態(tài)下的頑強意志。

事實上東京并不一直是繁華的大都市,近百年來,因為地震和戰(zhàn)爭,曾幾度全城化為焦土,卻依然如同不死鳥般重生。無論是日本所參與的幾次戰(zhàn)爭在社會上所引起的反應,還是面對戰(zhàn)爭與災難平凡人的真實情感,都讓人動容,大大突破了我們對日本的固有印象

一戰(zhàn)勝利后迅速發(fā)展的東京

1916年的東京,已經有了200萬的人口,城市受工業(yè)化影響發(fā)展迅速,那是有很多別致的紅磚建筑,還有新修的道路橋梁以及有軌電車,和落后的江戶時代的景致已大不一樣,看著彩色影像中的人、建筑以及車輛,不僅和那個年代的上海倫敦很像,而且和這個世紀的很多熱鬧縣城也并無兩樣。代表建筑有:東京丸之內的西洋建筑群、辰野金設計的東京站、日本文明開化的象征——銀座、當時的著名景點——凌云閣……

一、關東大地震

可是,后來的東京經歷了關東大地震,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瞬間將東京化為廢墟,半個世紀的心血毀于一旦,那些美麗的景致也化為烏有,西洋建筑林立的丸之內被一場大火完全燒毀,銀座化為灰燼,立于日本橋旁,300年歷史的魚河岸至此斷絕。不僅如此,大地震以及城市內一百多起火災,奪走了無數人的生命,死亡人數超過10萬,是整個城市人口的1/30!當時的街道到處是燒焦的尸體,如同人間煉獄。

面對如此令人絕望的災難,當時的東京百姓并沒有被打倒。盡管起初災區(qū)一片混亂,流言四起,可是隨著救災工作的展開很快恢復了次序,當時的災區(qū)卻是另一幅景象,面對死亡,依舊能有條不紊的排隊、令人感動的“日式微笑”也出現在很多難民臉上,這說明他們面對災難依舊樂觀。隨后就是七年重建。

這個民族顯然有著能夠將前所未有的苦難化作前往新時代機遇的頑強,而這個機遇很快就來了,當時的執(zhí)政官昭和天皇在視察災區(qū)時,否定了在廢墟上按原樣重建首都的方案,而是決定破而后立,重新規(guī)劃一個更加現代化的都市,這一決定無疑是明智的。沒有在災難中倒下的人們在他的號召下蘇醒過來,開始投入到新城市的建設中來。災后短短七年,東京如同不死鳥一般重獲新生,從此有了合理規(guī)劃的道路以及更加近代化的建筑,一個個更加有名的景致也吸引著無數人的向往。

毀于災難的魚河岸,遷往筑地,從此開啟筑地魚市的百年輝煌

而復興后的銀座,現代文化發(fā)展依舊欣欣向榮,在那里隨處可見打扮艷麗的摩登女郎

短短七年,這個廢墟奇跡般復蘇,這個的時間,一定程度上是政府執(zhí)行有力,另一方面是百姓樂觀向上,而且比震災之前更加發(fā)達,文化和運動在民間流行,東京第一次嘗試申請奧運會

二、東京大轟炸——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殤

1936年的“二二六事件”讓日本成為了軍隊掌握實權的國家,在軍國主義的鼓動下,原本就深陷“昭和危機”恐慌之中的日本民眾,開始大力支持外侵。面對被高度神格化的日本天皇,民眾團結一致,奉獻自己的一切為戰(zhàn)爭做準備。

為此他們不惜把年輕的學生送上戰(zhàn)場,女人們不再是銀座的摩登女郎,而是被集中到軍需品工廠夜以繼日地生產軍工廠,本已決定在1940年舉辦的東京奧運會也宣布終止。

可是面對戰(zhàn)爭,日本民眾真的能夠無底線地狂熱下去么?在民治神宮外苑體育場親眼目睹學生士兵出征大會的一位日本女學生這樣回憶道:

這里毫無色彩 / 參軍學生們身穿制服/配著刺刀 / 卷著綁腿肩上扛著槍 / 操場上只有卡其色和黑色兩種顏色 / 陰沉的雨云覆蓋天空 / 而腳底則是一片泥濘 / 我們一邊哭泣 一邊跟著出征之人的步伐前進 / 雖然頭發(fā)和身體都被淋濕了/ 我卻沒能感到意思寒冷 / 因為我沉浸于這幼稚而純真的感動之中 / 那一天 無論是出征還是留守之人 / 都知道這即是訣別/這些學生都將一去不返 / 而我們自己也必將面臨死亡

戰(zhàn)爭無疑是及其殘酷的,全世界任何一個民族的普通老百姓都無疑是戰(zhàn)爭的犧牲品。而對于這個城市,真正的滅頂之災則是隨之而來的東京大轟炸。

太平洋戰(zhàn)役中,日本依靠“珍珠港空襲”先聲奪人,可是短短半年,日美雙方的實力差距就顯現出來,美國對日本掌握了絕對制空權,東京也直接暴露在美軍的轟炸機下,1945年3月10日的東京大空襲,已經毫無守備力量的東京,再一次被夷為平地,包括銀座在內的無數建筑,又一次被大火包圍,空襲所造成的傷亡人數再一次達到了11.5萬人,比關東大地震還要嚴重許多,路邊到處都是堆積如山的燒焦尸體。

令人嘆息的是,其中許多死亡者都是無知地遵守戰(zhàn)時政府頒布的《防空法》,與熊熊大火做無謂的抗爭,最后沒能及時避難而被活活燒死,這里的人民因為自己的愚昧和狂熱的欲望,終于付出了慘烈的代價,你根本無法想象一天之前這還是一個發(fā)達的大都市,當整個城市處處彌漫著哀嚎的時候,真正將整個民族打入深淵的一天到來了。

1945年8月15日,通告日本戰(zhàn)敗的“玉音廣播”在東京全城播報,人民們難以從戰(zhàn)爭失敗的打擊回過神來,一旦抬起頭接受現實,意味著幾十年的復興,曾經控制他們的那道信念將統(tǒng)統(tǒng)化為烏有。與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僅僅相隔22年的這天,讓那些曾經死里逃生見證城市重建而又再一次被毀滅的人,徹底地絕望了。

隨后日本的主流媒體開始試圖為日本人民喊冤,可是紀錄片中引用了日本著名作家和電影導演的原話,揭露了這一虛偽的行徑:

很多人說自己在這場戰(zhàn)爭中被欺騙了 / 但就算有驚天的謊言 / 只要有一個人沒上當的話 / 如此慘烈的戰(zhàn)爭也定然無從開始 / 這些國民嚷嚷著我被騙了 / 然后滿不在乎的活著 / 恐怕將來還會繼續(xù)受騙吧 / 不 他們現在已經開始聽從另一個騙局了

三、復蘇與泡沫——80年代房地產經濟危機

很快,日本被美國占領,麥克阿瑟成為了這里的新主人,他推行憲法、建立民主、審判戰(zhàn)犯、 建設城市。美國人一方面在統(tǒng)治,一方面在拯救這個水深火熱的國家。

現在不少人對日本親美嗤之以鼻,可當我們暫且忽略美國的政治意圖之后,拋開這是否是針對日本老百姓的又一個騙局,美國戰(zhàn)后對日本的大力幫助,幫助他們重建東京,的確親手將這個民族從深淵拉出,這份恩情也足以讓他們感謝至今。

短短19年后,曾經在戰(zhàn)火中哀嚎的城市不僅恢復成了一座先進的都市,而且還成功舉辦了歷史上第一次奧運會,94個國家匯集在民治神宮外苑體育場,舉行了奧運會開幕式,而1943年,在同一片場地www.i1766.com舉行的是學生士兵出征大會,這一塊神奇的場地,將歷史上截然相反的兩個時間點聯(lián)系到了一起,一切看似在向好的地方發(fā)展。

然而在面對美國的統(tǒng)治,以及東西方截然不同的文化沖擊下,戰(zhàn)后的日本表面模仿西方,骨子里卻執(zhí)著于東方,這造成了當時日本年輕人的多重人格,同時也變得越發(fā)迷茫,戰(zhàn)后迷茫一代的代表作家三島由紀夫在一次訪談節(jié)目中這樣說道:

他們活在當下 / 從不考慮將來/ 也不問過去 / 他們總是在一個又一個時間的斷片中跳來跳去/ 他們看上去是很正常的 / 看上去就像一個美麗的小小野獸 /我也是他們中的一份子

而迷茫的三島由紀夫后來好像找到了奮斗的方向,1970年的“三島由紀夫事件”,他要求自衛(wèi)隊政變后自殺,一度使日本國內混亂異常

隨后各種歷史事件連番上演,1973年石油危機,1988年的泡沫危機,1991年的樓市大崩盤,整個日本就是在這樣的混亂之治下一步步走向今天,而東京這個幾度淪為廢墟的城市,像個不死鳥一般一次次復活,至今仍是亞洲第一大城市。

與戰(zhàn)爭的殘酷相比,樓市泡沫不過是這個和平時代的普通考驗。在他們眼中,與東京那滿目蒼夷的歷史相比,樓市泡沫的確不值一提,雖然嚴重,但并不致命,盡管痛苦,卻不值得恐懼。

與整座城市在地震、戰(zhàn)火中一次次化成飛灰相比,虛幻的樓市泡沫破裂,并不是什么嚴峻考驗,之所以日本能主動刺破泡沫,真正起作用的是深扎在這個城市深處的堅韌基因,是每個普通人民經歷無數磨難之后所鍛煉出來的坦然。

后記:文化烙印——不可忽視的民族特質

日本文化中的問題并不是極端的權威主義,乃是等級制和正確處事待人的超人格象征。位居等級制上層而受到最高崇敬的人,其自身并不掌握專斷權力,在等級制中居于首腦地位的官員也并不行使實權。上自天皇、下至底層都有顧問和隱蔽勢力在背后操作。

黑龍會式的超國粹團體的一位領袖在20世紀30年代初期對東京一家英文報紙記者的談話,最確切的說明了日本社會文化的這一側面:

日本社會是一個三角,它被大頭針固定住一角,三角形在桌面上,是大家都看得見的,大頭針則是看不見的。三角形有時偏左有時偏右,但都是圍繞著一個隱蔽的軸而擺動。力求專制權力不要露在表面,一切行動都顯示對象征性地位的忠誠姿態(tài)。

正由于日本人這樣觀察它們的社會,因此它們能夠反抗剝削和不義而不會稱為革命者,它們并不打算破壞它們的社會組織,它們可以像明治維新時代那樣實現徹底的變革,而毫不批判其制度本身。它們把這種變革稱為“復古”。

日本投降后的第十天,《讀賣報知》以《新藝術與新文化的起步》為題發(fā)表社論,其中寫道:我們必須堅定的相信,軍事的失敗與一個民族的文化價值是兩回事,應當把軍事失敗作為一種動力!驗椋挥羞@種全民族失敗的慘重犧牲,才能使日本國民提高自己的思想,放眼世界,客觀而如實的觀察事物。

另一面,日本人走向社會變革賣出的第一大步是承認侵略戰(zhàn)爭是“錯誤“,是失敗,它們十分希望在和平國家中重新取得受尊重的地位。今后很長一段時間,當前世界的復雜政治格局下,基于俄美軍備的擴展,日本人一定會利用其軍事知識參與進來,但是承認這一點并不能懷疑日本會稱為和平國家的內在可能性。

基于其特定文化下的日本任的行為動機是隨機應變的,如果情況允許,日本將在和平的世界中謀求其地位,如果不然,它們也會稱為武裝陣營中的一員。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dushubiji/1282681.html

相關閱讀:讀書筆記:世界那么大 我想去看看
《歐也妮?葛朗臺》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大全-《感恩與善待》讀書筆記
西游記三打白骨精讀書筆記300字
《習慣的力量》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