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不對,去年鮑勃.迪倫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替他高興,從得知他獲獎的那一刻起,我就恨自己沒有早點對他多了解一點,否則,我會更想讓大家知道我很高興。
我對鮑勃.迪倫的認識并不深刻,在我看來,他的歌只比去年年初去世的大衛(wèi).鮑威好聽一點,而遠不如去年年末去世的萊昂納德.科恩。我的英文不好,所以我聽英文歌還是得先從曲子入手,例如唐.麥克林的《Vincent》和《AmericanPie》,無論是悲傷的還是歡快的曲調(diào),首先是好聽的,才能吸引我下一步去了解它的歌詞。
當然鮑勃迪倫也有好聽的歌曲,我第一次聽到迪倫的歌是在童年,那個年代流行租影碟,是那種盜版的盜版影碟,《我的野蠻女友》之外其實還有一部叫《我的野蠻師姐》,還是全智賢演得,小時候看很喜歡,印象深刻電影中的插曲就是迪倫的《Knockin'OnHeaven'sDoor》,而且是翻唱的,要是迪倫這鴨公嗓子,對童年的我來說,那一定是對電影美感的破壞。
我自己也愛唱《Knockin'OnHeaven'sDoor》這首歌,主要還是歌詞和旋律都很簡單,而且朗朗上口,敲敲敲開天堂的門,敲敲敲開天堂的門。去年的3月份到9月份半年之間,我大部分時間都呆在廣州的城中村里,有時候在出租屋里我也會假裝自己拿著把吉他,喊兩嗓子,不是我戲劇化,我唱喊完Knock,knock,knockin'onheaven'sdoor,房東阿姨就真的就來敲我的鐵皮門收租。
我承認鮑勃迪倫的歌有時代感也能穿越時代,聽他的歌就是在嗅一個時代的味,但我想說的是嗅不嗅得到那是另一回事,甚至與我替他得諾貝爾獎感到高興也無關(guān),他只是我偶像的偶像,他只是為我喜歡的文化代了把言,那怕他100個不樂意。
張曉舟批評逃跑樂隊空洞,但我覺得《夜空中最亮的星》這首歌一點毛病都沒有,年輕人要宣泄荷爾蒙,我要跨過謊言去擁抱你,還是看答案在風中飄蕩,這一點都不重要,作一點,空洞一點,浮夸一點也沒有問題,讓我熱淚盈眶的是我聽得懂的歌,是當前擊中我的曲調(diào),而不是掌握話語權(quán)的人來告訴我什么才是有逼格的東西,否則就是膚淺,哪怕是鳳凰傳奇吧。
說了這么多還沒提到《編年史》這本書,因為我根本就讀不進去,我花了很多時間去看這本書,就像我在大學的時候硬著頭皮看《脾斯麥傳》,一會兒普魯士,一會兒德意志把我搞得昏頭轉(zhuǎn)向。想搞懂《編年史》的時代背景,我覺得還得把《光榮與夢想》搬出來翻上個兩三遍,弄懂一些時代符號:什么是垮掉派,什么是伍德斯托克,什么是克魯亞克,什么是《白鯨》……
加則《編年史》是一本自傳,我忘記誰說過傳記這個東西還得由別人來寫,因為由傳主的角度出發(fā)去寫,看到的反而全是別人。所以在這本自傳里,你能看到的就是迪倫輾轉(zhuǎn)各個地區(qū)的各個酒吧遇到的各種人物,光是念這些人名就已經(jīng)夠折磨我的閱讀障礙癥的,然而他們不僅僅是構(gòu)成鮑勃迪倫的人事物,還是那個黃金年代閃閃發(fā)亮的光源所在。
我想我跟迪倫的緣分還是沒有到,既聽不進你的歌,又看不進你的書,還是等我再老一些再來體會你的永遠年輕吧。下面是《編年史》這本書我有標記的一些段落的分享。
P105,迪倫寫克洛伊:我不知道她吸過多少 *** ,反正很多,她對事物的本質(zhì)也有自己的理解,她告訴我死亡是一個模仿者,人的出生是對隱私的侵犯。
P111,迪倫重視家庭,卻常常被當做社會運動的領(lǐng)袖,而他本人對此十分嗤之以鼻:我決定不讓自己涉足其中任何一件事。我現(xiàn)在是有家庭的男人,不想出現(xiàn)在那副集體圖景中。
P117:最大的麻煩是媒體總想把我當成話筒,據(jù)說我替整整一代人發(fā)出了聲音,但我和這個時代的人基本沒有什么相似之處,更談不上了解他們。
P117,迪倫對自己的定義:一個民謠音樂家,用噙著淚水的眼睛注視著灰色的迷霧,寫一些在朦朧光亮中漂浮的歌謠。
P125:演員托尼.柯蒂斯曾經(jīng)對我說,名聲本身就是一種職業(yè),是一種可以剝離的東西。
P292:每個人都跟從自己的幻想,而不管所展現(xiàn)出來的圖景。一個陌生的世界將會在前方展開,一個烏云密布的世界,有著被閃電照亮的犬牙參差的邊緣。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dushubiji/1284569.html
相關(guān)閱讀:《曹劌論戰(zhàn)》讀書筆記
讀書札記:風雨滿空山
《一問一世界》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大全-《春盡江南》讀書筆記
讀書的隨筆10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