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南京秦淮河南岸長板橋舊院,名妓聚居,士子群集。余懷記述一時盛況,遂以地名為書名!栋鍢螂s記》分三卷,上卷“雅游”,敘說舊院來由,樂妓風(fēng)俗,秦淮風(fēng)光;中卷麗品,乃是當時名妓列傳;下卷“軼事”,則是相關(guān)人士,如柳敬亭等的逸聞趣事。
上卷“雅游”有一段令人玩味:“曲中女郎,多親生之,母故憐惜倍至,遇有佳客,任其留連,不計錢鈔,其傖父(粗人)大賈(大商人),拒絕弗與通,亦不怒也。”青樓之地,向來被認為是揮金如土所在。有錢座上賓,無錢門外漢。然而彼時妓女和老鴇,看來并非如今皆是愛錢之輩。 冒辟疆等明末東林復(fù)社名流,舊院出入自由,董小宛甚而倒追冒辟疆;阮大鋮等權(quán)勢奸宦之徒,千金散盡,卻難接近李香君;葛嫩為清軍俘獲,不為新貴心動,咬舌含血噴吐清將,與明將楊文驄等一起殉國。自從余懷為這些末世名妓立傳以來,“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之語可以休矣。 說起那些復(fù)社名士,雖逢亂世,無非一死而已,然而有彼等美女做紅顏知己,卻是難言命窮;假如他們生在盛世,盛世里文人的出路,大多是做一幫閑文人,謳歌太平。文人無骨,造就了沒有大師的悲哀一代;而盛世中的美女,愛的多又是大賈傖父一輩;如此恐怕倒是那些名士們的人生悲哀。 人生悲哀究竟是什么,這個問題因人而異,一言難盡。對于一向以明朝遺民自居,終身致力于反清復(fù)明的余懷而言,我覺得比較好說。在他臨死的時刻,悲哀的應(yīng)是復(fù)明無望,后人依然頭懸大辮一根。 這個悲哀,隨著中山先生的革命成功,驅(qū)逐韃虜,恢復(fù)中華;現(xiàn)在的中華民族,據(jù)說即將復(fù)興,盛世已來,應(yīng)已煙消云散。余懷泉下有知,大喜之余,何悲之有?不過,假若他看到,盛世里的上海古籍出版社,印行的《板橋雜記》封面上,赫然印著【清】余懷著,大喜之余,“被清人”的他,面對數(shù)典忘祖的后生小兒,會是什么樣的心情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dushubiji/1300878.html
相關(guān)閱讀:尋找黑騎士讀后感600字
《社會契約論》讀書筆記2700字
pxy2gwfc
《盲人摸象》讀書筆記_三年級讀書筆記350字
小學(xué)語文教師讀書筆記【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