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fèi)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讀書節(jié)里說書香:人人愛讀書 家家飄書香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讀書筆記大全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每年的5月16日,是蘭州的讀書節(jié)。今年蘭州讀書節(jié)的主題是“品味書香,追逐夢想”。平日里我們也經(jīng)常聽人們說,某某某人出生于”書香門弟”,誰誰誰出生于”書香世家”。每到春節(jié)期間,許多人家都在自己的家門上貼上一副”書香門第春常在,勤儉人家福自多”的對聯(lián),以此來表達(dá)主人崇尚讀書,勤儉持家的愿望。
  人們常說的”書香”,究竟指什么?原來”書香”一詞的典故,出自于”蕓草之香”。蕓草是一種多年生的草本植物,這種植物的葉子,富含一種揮發(fā)性的芳香物質(zhì)。所以,蕓草也叫做”香草”。蕓草的葉片呈倒卵形,或圓形。莖細(xì),開黃色的小花。莖的下部為木質(zhì),故也把它叫做”蕓香樹”。據(jù)專家們研究考證,蕓香草這種植物,是公元前138年,張騫出使西域時引入我國的。它不僅能散發(fā)出一種濃郁的清香味,而且還是一味驅(qū)蟲、驅(qū)風(fēng),通經(jīng)的中草藥。
  古人為了防止蛀蟲咬食書籍,便把蕓草葉片夾在書中,用它來防止蛀蟲,使書不被蛀蟲咬壞。夾在書中的蕓香葉,它所散發(fā)出來的芳香之氣,日久不散。打開書籍后,仍香氣襲人。蕓草既能散發(fā)出一種淡淡的清香味兒,又能防止蛀蟲,因此,蕓草深受讀書人和藏書人的鐘愛。人們對高雅的典籍,賦予“書香”的美稱,因此代代相傳。久而久之,“書香”一詞就成為了人們愛好讀書,崇尚文化的代名詞了。比如,人們把讀書人家稱為“書香門第”,“詩禮傳家”,“耕讀世家”等等。這些都是讀書人的書卷氣和文化氤氳。古時候,我國的造紙技術(shù)低下,印刷水平不高,印書所用的紙張,極易受到蛀蟲的侵害。所以,人們常把具有殺蟲效果的蕓草,放在書中和藏書的地方,因此人們把書叫作”蕓編”。
  晉代成公綏曾寫有一首“蕓香賦”說:蕓香草“美蕓香之修潔,稟陰陽之淑精”。因為蕓香能辟蠹,所以它便成為了古人保護(hù)書籍最有效,最簡便的方法。至今國內(nèi)許多較大的圖書館,仍用蕓草這種芳香植物的莖葉來保護(hù)珍貴典籍。
  書是人類文化和文明的載體。在我們這個典籍浩博的大國里,保護(hù)書,愛護(hù)書也是一項重要的內(nèi)容。中華文化和文明,之所以能彌久不衰地傳流延續(xù)下來,那就是讀書。歷史上對讀書有“頭懸梁”的孫敬和“錐刺股”的蘇秦;也有“鑿壁借光”的匡衡;還有“映雪讀書”的孫康,以及用“螢光讀書”的車胤等等。這些古人刻苦讀書的精神,為世代的讀書人樹立了榜樣。
  讀書,一是為了增長知識,增加學(xué)問。二是敦品自勵,提高自己的素養(yǎng)。孟子說:“吾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鬃釉唬骸耙娰t思齊”也是這個意思。也許我們從讀書中終生讀不出“黃金屋”,讀不出“顏如玉”,然而,讀書能陶冶情操,凈化心靈,提高素養(yǎng),提升人的價值。讀書還能提高家庭和睦與幸福指數(shù)。讀書還會直接帶動后代能用知識改變命運(yùn),這些卻是真真切切的實事。
  而今,富裕起來的人們,都十分重視精神文明。都希望把自己的家庭營造成一個“墻上有字畫,桌上有報紙,架上有書籍”的書香之家。努力使自己的家庭,成為具有書香墨跡的文化家庭。即便不是詩書傳家的書香門第,即便沒有購書藏書的經(jīng)濟(jì)實力,只要有熱愛讀書的高雅品位就足夠了。
  通過每年蘭州讀書節(jié)的開展,使蘭州熱愛讀書,崇尚讀書的市民越來越多。在全社會形成“人人愛讀書,家家飄書香”的良好風(fēng)尚。有道是“酒香肉香不如書香,藏金藏銀不如藏書”。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dushubiji/1301064.html

相關(guān)閱讀:讀書筆記:《后母的三巴掌》
毛澤東傳3500字黨員讀書筆記
唐吉訶德的讀書筆記
《現(xiàn)代小學(xué)英語教師素養(yǎng)》讀書筆記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6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