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jǐn)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xué)文。”德行乃為成仁之本,文藝則為行事之末。唯有守著根本,扎得根深,窮其本末,知所先后,方可入德矣。洪氏曰:“未有余力而學(xué)文,則文滅其質(zhì);有余力而不學(xué)文,則質(zhì)勝而野!痹诘滦星‘(dāng)?shù)臅r候以文飾之,則在內(nèi)仁德寬厚,在外文質(zhì)彬彬,如此才是明德、修身和致于君子之道。
“子不語怪、力、亂、神。”答于鬼神之問則為“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大概唯能坦蕩磊落,以誠待人,守著義理天道,方可以此延伸,慎終追遠(yuǎn)以事鬼;唯能明德修身,克己復(fù)禮,盡著人倫之責(zé),方可循著人性,樂安天命以知死。事人,事鬼,知生,知死,然后則可見害不避,見利不趨,常舒泰,少憂戚。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孔門之樂,動靜之間,從容如此。因與自然造化融為一體,因此得以于形骸之外,與天地萬物上下同流,隨心舒發(fā)。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讀書筆記http:///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顏子之貧如此,然賢人自有其所樂,因此得以處之泰然而不為功名富貴擾亂本心。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可見,去仁而享有富貴功名,君子不齒,唯小人樂之;守仁而粗茶淡飯,則其心無所違,其樂亦無窮。
子曰:“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此為大道不行;顏淵死,子曰:“噫!天喪予!天喪予!”,此為賢徒命短。子哭之?。從者曰:“子?矣!痹唬骸坝?乎?非夫人之為?而為誰!”夫子之痛惜,可謂至深,然其為隨性而發(fā),由心而生,故又不失其正。之后,季康子問:“弟子孰為好學(xué)?”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xué),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睌(shù)句之間,對弟子短命之無可奈何,與大道不傳之無能為力,溢于言表。
至始至終,孔子都保持著對道與天命的堅守。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敝熳尤缡窃u說:“道者,事物當(dāng)然之理。茍得聞之,則生順?biāo)腊,無復(fù)遺恨矣。”夫子終其一生,向內(nèi)求諸己,向外傳乎人,矢志不渝,甘顛沛落魄,皆為此一道而已矣。最終,對道與天命的堅守成就了其通達發(fā)舒的人生。也許正因如此,才有了:
子曰:“吾十有五而至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dushubiji/1324227.html
相關(guān)閱讀:《都是相機惹的禍》讀書筆記_二年級讀書筆記200字
《嫌疑人X的獻身》讀書筆記700字
《80天環(huán)游世界》讀書筆記600字
大班幼兒園教育隨筆
《沒頭腦和不高興》讀書筆記300字